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八百九十六章 俸祿之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九十六章 俸祿之爭 (1 / 2)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以低的可憐的俸祿來應對滿朝官吏,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崇禎年間,將官吏的俸祿壓得如此之低,這與朱元璋的出身是有著極大關係的,朱元璋生活的元朝,貪官汙吏橫行,老百姓遭受到了極大的痛楚,加之親人不斷的死亡,讓朱元璋痛恨官府,就算是掌控天下之後,深入骨子裡的認識也不可能完全改變,朱元璋一面需要官吏做事情,一面壓制官吏的俸祿,每每以老百姓的收入來比較官吏的生活,這種極端化的做法,為大明朝廷留下了極大的隱患,儘管朱元璋以殘暴的手段來對付貪汙的官吏,但還是沒有辦法真正的杜絕大部分的官吏貪汙,因為這些官吏若是依靠俸祿來過日子,根本就無法維持。●⌒,

鄭勳睿是堅決反對這種做法的,當然作為穿越人士,他也知道幾百年之後這方面的爭論,還是很強烈的,各方有各方的觀點,但有一點鄭勳睿是堅持的,那就是若官吏與老百姓的收入一樣了,過著一樣的生活了,那就是對文化知識的極大諷刺,既然不讀書也能夠得到優厚的待遇,既然不用過多的付出也能夠享受美好的生活,那還有誰讀書,還有誰願意做事情,社會豈不是要大幅度的倒退。

縱觀世界的發展,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重視知識和科技的,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作為社會管理的精英,若是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證了,生活與老百姓都是一樣了,那麼掌握權力的官吏,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貪墨,為了讓日子過的更好一些。

鄭勳睿決定大幅度的提升官吏的俸祿,也有著很好的條件,幾百年之後不具備的條件,那就是大明官吏的人數的確很少。特別是經歷了大亂之後,以江寧縣為例,有品階的官員僅僅三人,分別是知縣、縣丞和主薄三人。典使不入流,不算是真正的官員,而上了銅版冊的吏員總數也不過三十六人,加上巡捕房的捕頭和捕快等等,總人數不過六十五人。

原來縣衙的不少衙役。都是沒有俸祿的,依靠縣衙來維持他們的開銷,這些衙役的人數就不好計算了,多的地方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少的地方寥寥幾個而已。

鄭勳睿在南方已經規範了衙門的人數,譬如說江寧縣,作為南方的大縣,其衙門裡面的總人數也就是九十五人,包括了所有的人員。

這九十五人的俸祿。由朝廷直接負責,高低不等。

而南方有些很小的縣,衙門總人數為三十五人到四十五人之間。

登基之後,戶部就忙於清理各地官府的人選,按照鄭勳睿的要求,對大明所有省府州縣的人員進行了初步的規範,具體分為了兩個檔次,各省巡撫衙門人數大致差不多,為一百二十人,包括所有的官吏。提刑按察使司人數為四十人,府州縣都是根據大小人口等等分為兩個檔次,第一檔府衙官吏人員為四十至五十人,州衙為三十五至四十五人。縣衙為六十五人到九十五人,第二檔府衙官吏人員為二十至三十人,州衙為二十至二十五人,縣衙為三十五至四十五人。

不管什麼特殊的情況,都不準超過這個指標數目。

如此規範之後,經過統計。大明轄十三個省,其中包含北直隸,一百四十個府,一百八十三個州,一千一百三十八個縣,需要朝廷承擔俸祿的官吏總數大致為十萬人左右。

這個數字讓鄭勳睿感覺到吃驚,這要是幾百年之後,一個地區的吃皇糧的人就超過這個數字了,不過社會的精細化分工尚未全面鋪開,官吏人數少也是必然的情況,否則老百姓根本無法承擔了。

朝廷制定下來的俸祿,是按照品階確定的,正一品每月俸祿摺合白銀六百兩,從一品每月五百八十兩,正二品每月五百五十兩,從二品每月五百三十兩,以此類推,從九品官員的俸祿為每月一百八十兩白銀。

嚴格說起來,大明朝廷的官員人數不多,多的是吏員,佔據六成以上,接近七成。

吏員的俸祿才是最為關鍵的,按照鄭勳睿當初確定的目標,司吏每月俸祿為一百兩銀子,典吏每月俸祿為八十兩銀子,書辦每月俸祿為五十兩白銀。

從大明王朝的消費水平來說,這個俸祿算是相當高了。

如此計算下來,大明朝廷每年需要支付的官吏的俸祿,摺合白銀九千萬兩之巨。

這還沒有算鄭家軍二十萬人的開銷。

如此朝廷肯定是吃不消的,儘管今後大發展之後能夠承擔,可目前情況之下無法承受。

吏部考慮到了實際存在的困難,於是調整了俸祿的數目,根據大明官吏構成之比例,大幅度調整了五品及其五品以下官吏的俸祿,五品官員俸祿每月摺合白銀三百兩,從五品二百六十兩,六品每月二百兩,從六品每月一百八十兩,七品每月一百五十兩,從七品每月一百三十兩,八品每月一百兩,從八品每月八十兩,九品每月六十兩,從九品每月四十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