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函,反應了朱由檢最為真實的心態,其內容鄭勳睿絕不會透露半個字。
看完聖旨之後,鄭勳睿沒有開口說話,臉色也很是平靜。
文震亨和楊廷樞的態度就完全不一樣了,有了朱由檢的這份遺詔,鄭勳睿登基稱帝就理所當然了,沒有任何問題了,而且天下讀書人也不存在議論了。
這封遺詔雪中送炭,太珍貴了。
看見文震亨和楊廷樞的表情,鄭勳睿知道,這份遺詔必須公佈出去,他沒有辦法反對,唯有這樣他這個皇帝就合法了,不過還有一點,那就是大明王朝還要繼續維持下去,既然是朱由檢的遺詔,他鄭勳睿就還是大明的皇帝。
有些東西,鄭勳睿也不能夠反對,儘管他有著最為強悍的實力。
文震亨和楊廷樞退出了文淵閣,兩人小心翼翼的捧著聖旨和玉璽,這東西不能夠有任何閃失,否則他們一百條命也抵不上。
高起潛依舊跪著。
“高起潛,你不怕死嗎。”
聽到鄭勳睿的這句話,高起潛瞬間明白了意思,身體顫抖,連連磕頭,說不出話來。
“高起潛,你很聰明,想到了這個主意,你是想著保全朱慈烺等人的性命,不相信我是真的會保護他們,可見你還是忠心的,王承恩已經追隨朱由檢而去,至死都在身邊,非常難得,有你們這樣忠心的人,朱由檢應該滿足了。”
“我不會殺你,更不會殺朱慈烺等人,若是依靠這些手段才能夠鞏固皇位和政權,那這個皇位何其的脆弱。”
“不過你記住,一輩子守口如瓶,有些事情說出來比死還要可怕,你在皇宮中多年,明白這個道理。”
“皇宮裡面諸多事情需要打理,就由你來負責吧。”
“我的要求不一樣,你千萬記住,太監絕對不可以干政,否則殺無赦,我可以給你們榮華富貴,但也僅限於此。”
“明日你就進入皇宮之中去,這些時間的折騰,想必皇宮裡面也是人心惶惶,去讓皇宮穩定下來,我可不想皇宮之內雞飛狗跳。”
高起潛只知道磕頭,什麼話都說不出來,也不敢隨便開口了,眼前這位即將登基的皇上,與先皇有著太大的不同,不可能被任何人糊弄。
差一點就覆滅的大明王朝,居然在高起潛這個不起眼的太監手裡得以延續,不會有人相信,不過歷史就是這樣,很多時候一件小事情,就能夠改變歷史的走向。
文震亨和楊廷樞等人瞬間變得喜氣洋洋起來,南京六部的其他尚書,馬上就要抵達京城來了,一旦六部、都察院及其他的官吏全部都上任了,就是鄭勳睿登基的時刻。
文震亨等人絕不會懷疑聖旨的合理性與合法性,這份聖旨是在先皇最後時刻寫下的,而且是在鄭勳睿救下了朱慈烺等人之後寫下的,先皇已經預感到了一切,也知道朱慈烺等人難當大任,故而傳位給鄭勳睿。
南方的崛起早就震撼了朝廷,滿朝文武誰不知道鄭勳睿的睿智,鄭家軍的強悍更是讓人難望其項背,或許先皇在最後時刻明白了這一切。
再說了,先皇的這份詔,可謂是聰明絕頂,若是沒有這份遺詔,朱慈烺等人能不能活下去,還是未知數,大明王朝分佈在各地的諸多王爺,是不是服氣也不一定,儘管這些人翻不起大浪,可小打小鬧總是讓人心煩。
按照鄭勳睿的要求,目前除開維護京城的穩定,還要迅整修國子監,這裡今後將成為培訓七品以上官員的地方,特別是省、府、州、縣的主官,包括京城的諸多官員,必須要進入國子監培訓,而培訓鄭家軍各級軍官的講武堂,也要部分遷移到京城來,鄭家軍所有遊擊將軍以上的軍官,以及駐紮在北方的鄭家軍下級軍官,將在京城的講武堂培訓,其餘的下級軍官則在南京培訓。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文震亨和楊廷樞等人忙的腳不沾地,兼任順天府尹的文震亨,甚至親自到各個設立的粥棚所在地,檢視情況,楊廷樞、楊一鵬和熊文燦等人,也時常在京城裡面微服私訪,看看局勢是不是平靜下來了。
所有人做的這一切,為的就是一件事情,讓鄭勳睿能夠順利的登基稱帝。
鄭勳睿思考的事情更多,維持北直隸、山西以及河南等地的穩定是大事,京城主要官員的配置,以及某些官僚機構的改革也是大事,鄭錦宏、楊賀與洪欣濤率領的大軍征伐同樣是大事。(未完待續。
.999OM,sj.999om,。999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