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間過去了。
潼關經受了十餘次的進攻,奇怪的是,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按說在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潼關展開進攻,主攻方的傷亡應該是不小的,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牛萬才從百思不得其解,到最後悟出了其中的蹊蹺。
作為前軍的指揮官,從芮城出發之前,牛萬才是掌握了所有情況的,他雖然有著自身的分析,但是對於劉宗敏的判斷還是深信不疑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進攻潼關戰鬥的開始,他對劉宗敏的判斷出現了懷疑。
軍營的戒備是異常森嚴的,軍士全天候的巡邏,巡邏範圍涵蓋了周遭五里地的範圍,周遭任何的風吹草動,牛萬才都是清楚的,按照原先的部署,一旦軍營周遭出現任何的情況,大軍就要迅速朝著芮城的方向撤離。
進攻潼關的情況,牛萬才更是清清楚楚。
本來以為潼關方向的戰鬥會很激烈,哪怕義軍每次參與進攻的人數只有數百人,可防守的鄭家軍抵禦不是特別的激烈,就連箭雨都是稀稀疏疏的,看上去防禦的人數不是很多。
這樣的情況,讓牛萬才做出了自身的判斷,那就是駐守潼關的鄭家軍人數的確不多。
進攻陝西有三條線路,可供義軍選擇的有兩條線路,分別是潼關和吳堡鎮。
義軍做出的選擇是潼關。
牛萬才認為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他本來以為潼關作為天下第一關,戒備一定是異常森嚴的,可目前看實際情況不是這樣,鄭家軍防禦的重點可能放到了吳堡鎮,畢竟闖王的家鄉就在米脂,距離吳堡鎮不遠,且鄭勳睿最早的根據地就是延安府。
牛萬才看到了戰機,留給他做選擇的時間不多。
義軍決定從潼關發動進攻,鄭家軍防禦的重點在吳堡鎮的防線,已經過去了三天的時間。鄭家軍肯定會從吳堡鎮的方向抽調援軍,等到鄭家軍援軍抵達潼關,義軍就徹底失去了攻克潼關的機會,此刻發動大規模進攻。應該是最好的機會。
可劉宗敏的囑託揮之不去,讓牛萬才無法做出決定。
經過了慎重的思索,牛萬才決定發動大規模進攻了,畢竟他是前軍指揮官,若是完全按照劉宗敏的要求來辦事。還要他這個指揮官幹什麼,戰場的具體情況,指揮官才是清楚的,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該做決定的時候就要做出來決定。
傍晚時分,牛萬才召集了所有的軍官,下達了翌日大規模進攻的命令,他的具體安排為:八千人參與進攻潼關的戰鬥,一千人負責守衛營地,一千人負責警戒。
在做出安排部署的同時。牛萬才注意了所有人的神情,他毫不客氣的強調,身為前軍的指揮官,根據戰鬥的具體情況做出決定,下面的各級軍官必須要執行,若是有人違背軍令,那就要按照軍法從事了。
命令下達之後,牛萬才迅速派人前往芮城稟報,他內心還是有些忐忑,軍營駐地距離芮城不到八十里地。若是劉宗敏不同意對潼關發動總攻,變故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一夜時間過去,天色微微亮的時候,牛萬才沒有接到芮城方向的任何命令。這讓他放心。
所有義軍軍士都做好了準備,就等待牛萬才下達總攻的命令了。
牛萬才親自擔任進攻的總指揮。
寅時三刻,大軍從營地出發,前往潼關。
牛萬才一馬當先,走在隊伍的最前列。
清晨的氣候很是涼爽,做出進攻決定的牛萬才。還是非常謹慎的,此番進攻若是不能夠一舉拿下潼關,那麼他就要迅速率領前軍撤往芮城了,至於說劉宗敏的責備,他已經不是特別的擔心,在他看來,一夜的時間過去,身在芮城的劉宗敏,應該知道訊息了,若是反對他對潼關的總攻,命令也應該下來了。
過去三天的戰鬥情況,劉宗敏都是清清楚楚的,牛萬才雖然不識字,可他的身邊有專門起草文書的人,每次戰鬥之後,牛萬才都詳細稟報了情況,而且將自身的認識加入其中,其想著率領前軍總攻的意願,表達特別的強烈。
此番的總攻,牛萬才安排了一千義軍將士負責戒備,戒備的主要方向是緊坑的方向,防止鄭家軍從禁坑的方向發動進攻,至於說其他的地方,連續幾天的偵查,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