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任陝西巡撫之後,文坤知道自身的職責,駐紮在陝西的鄭家軍第三軍,總人數達到了五萬人,有鄭家軍副總兵洪欣濤、鄭凱濤兩人指揮,不久之前,鄭凱濤離開陝西,以鄭家軍副總兵的身份出任福建巡撫,陝西僅僅剩下洪欣濤。
陝西在大明的北方,面對北方日漸混亂的局面,陝西的穩定尤為重要,只要陝西還在鄭家軍的掌控之下,那麼鄭勳睿就能夠從容應對北方的亂局,否則整個的北方被任何一方的勢力掌控,他日鄭家軍面對的問題都是異常複雜的。
陝西的穩定,在北方的確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北方的絕大部分商賈和士大夫,甚至包括北直隸的諸多士大夫,都選擇進入到陝西躲避,不管是流寇還是後金韃子,都沒有選擇進攻陝西,而按照鄭勳睿的命令,鄭家軍第三軍的任務就是護衛陝西,不要參與到北方的亂局之中。
正是因為陝西的穩定,吸納了大量的人才和錢財,文坤最為主要的精力,就放在為鄭勳睿吸納人才方面了,這麼多年以來,南直隸和陝西兩地,也是鄭勳睿吸納和輸出人才最多的地方,一些經歷了北方戰亂和顛簸生活的讀書人,面對陝西的穩定與南直隸的富庶,心中自然是能夠做出來判斷的。
陝西地位如此的重要,在官員任命方面,也就很有蹊蹺了。
文坤與洪欣濤兩人,可以說與朝廷沒有任何的關係,他們完全是依靠鄭勳睿才謀得如今的身份的,而且兩人與鄭勳睿的淵源非同一般,文坤是不用說的,與鄭勳睿之間是親眷的關係。洪欣濤也是洪家堡的八百勇士之一,屬於最為忠心鄭勳睿的鄭家軍將領之一。
不客氣的說,文坤和洪欣濤等人是絕不會聽從皇上與朝廷的號令的。只有鄭勳睿的命令和要求,他們才會真正的服從。且不講任何的價錢。
李自成駐紮在山西與河南等地,鄭家軍曾經奉命進入河南以及山西,後來很快退回來,不過一部分的大軍駐紮在潼關,一部分駐紮在延安府,時刻盯住流寇的動靜。
楊嗣昌率領朝廷大軍征伐流寇之後,文坤更加關注流寇的所有舉措。
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去,楊嗣昌守在北直隸的真定府。李自成依舊在山西的太原,兩邊都沒有什麼動靜,好像不準備展開大規模的廝殺。
這種情況太反常了,文坤感覺到情況不對,他與洪欣濤商議之後,決定派出更多的人,前去搜集情報,看看楊嗣昌和李自成究竟想幹什麼。
暗地裡文坤也有自己的預測,他認為楊嗣昌很有可能暫時不會與李自成交戰,雙方會談什麼條件。若是有了滿足雙方要求的條件,這廝殺就不大可能展開了。
文坤絕沒有想到楊嗣昌會要求流寇攻打陝西。
文坤得到這個情報的時候,顧君恩已經快要到北直隸的真定府了。
得知這個情報。文坤氣的鼻子都要歪了,想不到堂堂的內閣次輔楊嗣昌,居然會出這樣的歪點子,讓流寇與鄭家軍捉對廝殺,朝廷則在一邊看著雙方實力的損耗。
平靜下來之後,文坤也挺佩服楊嗣昌的,能夠想到這樣的主意不簡單了。
文坤迅速與洪欣濤商議,要求鄭家軍做好一切的準備。
楊嗣昌能夠想到如此的計謀,文坤也不會客氣。他迅速將這個訊息洩漏出去了,畢竟在西安府城的有諸多的王爺、士大夫、讀書人和商賈。果然,訊息洩漏出去之後。那些到西安府城來避難的王爺,紛紛咒罵楊嗣昌,更有一些士大夫,決定給朝廷寫去奏摺,彈劾楊嗣昌,要知道楊嗣昌率領的大軍,任務就是剿滅流寇的。
文坤知道這些咒罵和彈劾是沒有多少作用的,京城裡面的那個皇上,巴不得鄭家軍與流寇廝殺起來,所以關鍵的還是看鄭勳睿對此事是什麼意見。
南京一定知道了這個訊息,相關的應對辦法也很快就會到來的。
文坤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同時做好一切的戒備,防止流寇突然進攻陝西。
南京,兵部。
調查署早就將情報送來了,這一次幾乎不需要耗費特別多的氣力,畢竟顧君恩已經將訊息公開,調查署很容易就能夠獲取到相關的情報。
周延儒、楊廷樞、鄭錦宏、甘學闊、文震亨、陳於泰、林宗輝、熊文燦和楊一鵬等人,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表現出來的都是氣憤。
鄭勳睿卻沒有任何憤怒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