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林宗輝以前是應天府府尹,從未沾惹過軍事上面的事宜,可進入南京兵部之後,勤奮好學,其進步是飛快的。
林宗輝說完之後,眾人都很是滿意,可鄭勳睿的臉色卻有些嚴肅。
“鄭錦宏的文書上面,說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擔心難以徹底剿滅鄭芝龍麾下的水師,且崇禎九年開始,鄭芝龍遷移了大量的人員前往琉球,大家都知道鄭芝龍以前就是海盜出身,對海上的情況異常熟悉,一旦我們不能夠徹底打敗鄭芝龍麾下的水師,那麼福建、廣東甚至浙江沿海,都有可能遭遇到鄭芝龍的騷擾,出現這等的情況,我們幾乎難以穩定南方之局面。”
“嘉靖年間倭寇在南方沿海肆掠,廣東、福建、浙江甚至是南直隸都深受其害,這裡面的教訓是深刻的,我們絕不能夠讓此類的局面重現。”
“我給鄭錦宏的回信之中,專門提及了此事,其實鄭芝龍陸地上的力量,微不足道,根本翻不起什麼大浪,鄭家軍想要剿滅這些衛所軍隊,不過是舉手之勞,就算是鄭芝龍麾下五千精銳的軍士,也不是鄭家軍的對手,可海上力量就不一定了。”
“剛剛林大人說了,鄭家軍水師的力量,遠比鄭芝龍強悍,可諸位要知道,海上作戰不同於陸地作戰,大海一望無際,想要找尋到對手都有著很大的難度,鄭芝龍精通航海術,他完全能夠率領麾下的水師來無影去無蹤,到了那個時候,處於被動地位的就是我們了。”
“作戰當然需要強悍,需要徹底的打敗對手,不過每一次的戰鬥,我們需要分析局勢,需要做出準確的判斷,有些時候並非是軍隊強悍就能夠徹底獲取戰鬥勝利的。”
“《孫子兵法》雲,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這句話想必諸位都是明白其意思的,我們對付鄭芝龍,也需要從這個方面出發,我們作戰的目的是為了能徹底的穩定南方,並非是想著殺多少人,獲取多大的勝利,鄭芝龍不是流寇,更不是後金韃子,他畢竟是大明的都督同知、福建總兵,我們和他作戰的時候,不要總想著趕盡殺絕。”
“當然我也說過,若是鄭芝龍不識好歹,一味的頑抗到低,那也就不要怪我了。”
“兵部根據這個思路,再行思考如何排兵佈陣的事宜,此戰很是關鍵,打好了就能夠穩定福建、廣東和廣西等地,打不好浙江和南直隸都有可能遭受到影響,故而兵部需要告誡鄭錦宏,不需要太過於著急作戰,等到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再行展開廝殺也不遲。”
。。。
鄭勳睿親自指揮和安排作戰的次數很多,這一次的安排也應該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不過令眾人想不到的是,鄭勳睿居然沒有強調採取閃電戰的作戰方式,而是要求鄭錦宏做好一切的準備之後,再行展開廝殺,這太奇怪了。
當然徐望華和林宗輝等人是明白的,他們知道鄭勳睿內心一定有眉目了,只不過相關方面的安排,鄭勳睿不會直接說出來的。
徐望華和林宗輝等人的預料是不錯的,鄭勳睿內心的確有想法,根據歷史材料的分析,他對鄭芝龍有著基本的判斷,鄭芝龍此人海盜出身,沒有和徹底的信仰,投降和忠於大明朝廷也是因為利益的驅使,後來投降後金韃子同樣從這些方面出發,他的兒子鄭森就不一樣了,有著很強烈的目標,為了目標願意奮鬥終生。
對付鄭芝龍這樣的人,同樣需要從利益的方面去考慮,一旦死死的捏住了鄭芝龍的利益點,其就會乖乖的聽話,當然鄭勳睿可不會出現大明朝廷那等的錯誤,他不會讓鄭芝龍繼續掌控軍隊,這樣的人最好是賦閒,安排一個地方讓其安安心心的養老,不愁吃不愁穿,其餘什麼事情都不要做。
從這個角度出發,鄭勳睿自然有對付鄭芝龍的辦法。
這也算是鄭勳睿的幸運,對付鄭芝龍這種人,比對付某些迂腐的讀書人和士大夫簡單很多,只要把握住了關鍵,就能夠讓鄭芝龍低頭,而那些自詡為聖人的讀書人,就沒有那麼好對付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