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的馬蹄聲中,吳三桂抬手一箭,射中了營房外警戒的汗八旗軍士,眼看著軍士痛苦的倒下,吳三桂臉上沒有高興的神情,神色反而有些凝重,不過已經高速衝鋒的洪流是不可能停下來的,一直朝著汗八旗的營地而去。
眼前的一切太過於反常,汗八旗的營地太過於安靜了,安靜的讓人發慌,就算是大軍的衝鋒帶有突然性,就算是突襲了汗八旗的營地,營地裡面也應該出現驚慌失措的軍士,或者是倉促準備抵抗的軍士,可這一切都沒有看見,外面守衛的汗八旗軍士的慘叫聲,隆隆的馬蹄聲應該早就驚醒了營地之內的軍士。
吳三桂可不是菜鳥,也經歷了不少的廝殺,十多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馳騁沙場,他親眼見證了朝廷如何的失去廣寧城池和義州等地,見到了遼東經略熊廷弼被傳首九邊,見到了遼東巡撫王化貞死在大獄之中,更是見證了後金韃子在遼東的囂張。
吳三桂也不是尋常的總兵,不到二十歲就考中了武舉,能文能武,不到三十歲就成為了遼東最為年輕的總兵,成為大明朝廷看重的鎮守遼東的驍將。
衝鋒在前面的吳三桂,臉色愈發的凝重,就在戰馬將要進入到營地的時候,眼尖的他怒吼了一聲,勒住了戰馬的韁繩。
“所有人注意了,地上有跘馬釘。。。”
黑黝黝的跘馬釘灑落在營地的正前方,這東西是專門用來對付戰馬的,釘子朝上,一旦戰馬踩上去,直接刺入到馬掌之中,戰馬疼痛難忍。根本無法繼續戰鬥。
應該說滿八旗是不會使用跘馬釘的,他們不屑於使用這種伎倆,再說跘馬釘只適合在偷襲的過程之中使用,真正的野外廝殺是不可能大面積鋪撒跘馬釘的,那樣自身的戰馬也會遭受到難以挽回的傷害。
可惜這裡是汗八旗的營地。
大隊人馬在營地外面驟然的停下來,因為衝鋒的速度太快。甚至導致了一些控制不住速度的戰馬相撞,一些人被撞下馬背,跌落在地上痛苦的。
吳三桂的眼睛裡面幾乎要噴出火來,他根本沒有想到八旗軍會使用這等的伎倆,其實對付跘馬釘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動步卒,步卒衝殺的時候,能夠迅速的掃開跘馬釘,為騎兵的衝鋒開啟一條通道。
可惜吳三桂沒有率領步卒作戰。
眼見到情況不對的吳三桂。果斷的下達了命令。
“馬上撤離此地,回到營地去。。。”
這個命令被迅速的貫徹下去,諸多的軍士紛紛開始調轉馬頭,掉落地上的軍士,也強忍住疼痛,努力爬上馬背,準備迅速撤離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營房裡面突然出現了一陣陣的箭雨。黑壓壓的弓箭鋪天蓋地而來。
吳三桂早也有準備,揮舞手中的長矛。擋開了呼嘯而來的弓箭,他身邊的軍士,同樣揮舞著長矛,形成了一道陣線,抵禦著弓箭的射擊。
大軍衝鋒的速度很快,撤離的速度同樣很快。
等到吳三桂再次回頭的時候。距離汗八旗的營地已經有接近兩裡地的距離了。
他沒有看見衝鋒出來的汗八旗軍士,營地四周依舊非常的安靜,地上倒著不多的幾具屍首,有汗八旗的軍士,也有被弓箭射中的廣寧鐵騎的軍士。
精心準備的戰鬥。就這樣結束了,吳三桂有些不敢相信,他率領五千將士辛辛苦苦的衝鋒,結果發現汗八旗營地裡面鋪滿了跘馬釘,於是要求大軍回撤,在這個過程之中僅僅出現了幾輪的箭雨,沒有見到衝鋒的汗八旗軍士,這不像是激烈的搏殺,倒像是遊戲。
回到乳山崗,吳三桂內心忐忑,不知道該如何給洪承疇大人稟報,好在洪承疇也沒有刨根問底,聽完了吳三桂的稟報之後,就陷入到沉思之中,至於說其餘的總兵,不少人都認為吳三桂的臨機決斷是完全正確的,畢竟對面是汗八旗的營地。
洪承疇沒有做出任何的評價,此後的幾天時間之內,他不斷派遣軍士前去試探,從南面、東面和西面分別展開了試探性的進攻,這些進攻與第一次的進攻大致相似,雙方都沒有拼盡全力廝殺,僅僅是接觸一番便脫離了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