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洪承疇率領十萬大軍馳援錦州城,這可謂是傾盡全力了,駐守在寧遠城的軍士只剩下一萬人,山海關方面的兵力還是充裕的,畢竟以前山海關的駐軍人數就不少。↑,.
儘管決定馳援錦州城,其實也就是決定和後金韃子決戰,爭取讓皇太極知難而退,早日結束遼西的戰鬥廝殺,讓朝廷能夠將主要精力用在應對流寇上面,保證中原的穩定。
應該說洪承疇率領的大軍,戰鬥力還是不錯的,這些軍士以山海關、宣府、密雲、薊州、大同、寧遠、榆林以及寧夏的邊軍為主,幾乎集中了大明朝廷全部的精銳大軍,邊軍承擔的職責不一樣,其戰鬥力不是衛所軍隊能夠比擬的,就算是與後金韃子在野外展開戰鬥廝殺,也是有著一定的把握,至少不會出現潰敗的局面。
不過洪承疇有一個最為惱火的事情,那就是麾下的總兵都是比較高傲和驕橫的,這些總兵長時間率領大軍駐紮在邊鎮,只要搞好了和監軍的關係,權力幾乎沒有受到朝廷多少的限制,此番按照朝廷和洪承疇的要求,率領麾下的軍士馳援遼西,也不一定就想著拼死作戰。
儘管洪承疇多次強調,可他憑著直覺,感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內閣次輔、兵部尚書陳新甲來到寧遠的時候,洪承疇特意召集了所有的總兵,陳新甲也明白其中的意思,專門強調了皇上對洪承疇大人的信任和器重,也是讓這些總兵知趣一些。
率領大軍從寧遠出發的時候,洪承疇做了精心的部署,錦州到寧遠城池之間,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座城池,三座城池互為犄角,可相互呼應,塔山距離寧遠最近,松山距離錦州最近,杏山在中間。洪承疇在杏山城池內安置了五千軍士守衛,而松山和塔山城池則放置了一萬軍士守衛,如此大軍征伐不利的情況之下,可以依託這三座城池抗擊後金韃子。
糧草運輸方面。洪承疇將大本營放在了塔山,畢竟這裡距離寧遠最近,後金韃子的進攻是從錦州方向開始的,首當其衝的松山,糧草大本營設立在塔山最為安全。
洪承疇率領的十萬大軍。分別駐紮在松山、杏山和塔山兩萬五千人,真正參與到戰鬥廝殺之中的有七萬五千人,加上駐紮在錦州的祖大壽率領的五萬人,總人數達到了十二萬五千人,而皇太極率領的八旗軍總人數也不過是十五萬人。
皇太極率領的八旗軍畢竟是遠道而來作戰,且作戰的地點在遼西,從這個程度上面來說,洪承疇所處的態勢還是不錯的。
二月下旬,洪承疇率領的大軍,已經抵達松山。一路上也遇見了小股的八旗軍,都被大軍打敗,更多的小股八旗軍選擇了逃離。
儘管行軍很是順利,但洪承疇還是很小心的,依舊採取了步步為營的戰術,派遣無數的斥候偵查前方的情況,大軍也是集體行軍,保持龐大的陣營。
洪承疇率領大軍馳援錦州城的訊息,皇太極迅速獲知,一切都按照他的部署進行。
有了精確的部署。接下來就是貫徹執行了,皇太極非常清楚這一點,再好的計劃,不能夠很好的落實。就沒有任何的作用。
皇太極更加清楚的是,遼西作戰關乎他的皇位是不是穩固,關乎大清國是不是能夠繼續延續下去,若是遼西作戰徹底失敗,那麼大清國就存在極大的危險了,不僅僅是內部會鬧翻天。恐怕駐紮在遼南的鄭家軍也會趁虛而入的。
所以這是關乎到大清國生死存亡的一戰。
中軍帳內,氣氛異常的嚴肅,皇太極看著諸多的親王、貝勒和貝子,還有范文程等人,語氣嚴肅的開口了。
“此番戰鬥的重要性,朕不想多說,諸位都是明白的,朕前番所有的安排部署,到了需要落實的時候了,根據斥候偵查到的訊息,洪承疇率領馳援的明軍有十萬人,加上駐紮在錦州的明軍,從人數上面來說,明軍不輸於八旗軍。”
“有人認為明軍的戰鬥力孱弱,不足為懼,朕今日要提醒有這些想法的人,千萬不可以輕敵,否則形成災難性的後果之後,一切都難以挽回。”
“朕親率大軍,就一定要奪取最大的勝利,八旗軍此番的目的,不僅僅是佔領錦州、寧遠等城池,還要大規模的剿滅明軍,讓大明朝廷從此無力在遼西作戰。”
“八旗軍面對的是十餘萬的明軍,稍有不慎就會鑄成大錯,故而朕希望諸位小心謹慎,不管接受什麼樣的作戰任務,都要拼死完成,否則朕不管你是什麼身份,都不會客氣。”
“廝殺馬上就要開始,朕也不想八旗軍遭遇到重創,故而朕需要找到明軍的弱點。”
皇太極說到這裡的時候,眼睛看向了地圖。
其餘人也跟著看向了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