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七百五十一章 決定性的錯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五十一章 決定性的錯誤 (1 / 2)

陳新甲是帶著一股子的怨氣抵達寧遠城池的,他本來是駐紮在山海關的,山海關距離寧遠城池接近兩百里地,按說在山海關遙控監督指揮,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可薊遼總督洪承疇不比已經陣亡的五省總督孫傳庭,對陳新甲遠距離的命令採取了拖延的戰術,一直都沒有部署馳援錦州城池的計劃,這就迫使陳新甲冒著巨大的危險,前往寧遠城池。

一路上,陳新甲還是非常注意觀察的,皇太極率領的後金韃子,在遼西駐紮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攻克了很多的軍堡,應該說朝廷大軍的主要力量,悉數都駐紮在山海關、寧遠城池和錦州城池之內,其餘地方則基本是放棄了。

陳新甲重點關注的就是山海關到寧遠城這段近兩百里的範圍之內,是不是有後金韃子的力量,或者說後金韃子是不是在這些地方實施了重點的防禦,在陳新甲看來,後金韃子既然對錦州城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就應該要預防朝廷大軍的增援。

可陳新甲什麼都沒有發現,就連他一路上趕赴寧遠城池,都很是順利,沒有遭遇到任何的阻擊,甚至沒有見到任何一個後金韃子,這讓陳新甲不敢相信。

進入寧遠城,來到薊遼總督府之後,陳新甲沒有馬上表明自身的觀點,而是獨自思索了兩天的時間,這期間薊遼總督洪承疇稟報了遼西的戰局。已經斥候偵查到的所有情報,包括從寧遠到錦州這一百多里地的範圍之內,後金韃子的防禦都不是特別的嚴密。其大軍幾乎都集中到錦州去了。

這讓陳新甲下定了決心,北方混亂的局勢,迫使他必須儘快做出相應的安排和部署。

薊遼總督府,廂房。

陳新甲和洪承疇兩人在廂房裡面,沒有任何其他人。

這是一場至關重要的商議,決定朝廷大軍下一步的行動該如何進行。

洪承疇的觀點非常的明確,那就是按照既定的方針。穩紮穩打,步步推進。消耗後金韃子的實力,畢竟後金韃子是遠道征伐,後勤保障方面異常吃力,朝廷大軍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固守山海關、寧遠和錦州等主要的城池。可以適當的放棄一些軍堡,但錦州城、寧遠城以及山海關是需要死守的,而且從三個城池的重要性來說,山海關是排列在第一位的,寧遠城排列在第二位,錦州排列在第三位。

錦州遭遇到後金韃子的圍攻,應該說存在很大的危險,不過洪承疇也有一定的把握,作為遼西最為重要的城池。錦州的城牆是異常厚重的,只要指揮作戰的總兵祖大壽不出現重大的失誤,城內的五萬軍士固守應該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祖大壽可不是一般的總兵。一輩子幾乎都在遼西,多次與後金韃子交戰,驍勇方面是不用多說的,至於說祖大壽是不是有可能投降後金韃子,洪承疇也是有一定把握的。

如此情況之下,讓後金韃子拼命的進攻錦州城池。駐紮在寧遠和山海關的大軍,除非是到了關鍵時刻。才有可能馳援錦州城。

總之,洪承疇的意思,就是與後金韃子打消耗戰,看誰能夠持久。

洪承疇這樣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從戰鬥力方面來說,朝廷大軍明顯不如後金韃子,儘管說在兵力上面佔據微弱的優勢,可這根本不值一提,曾經的大淩河之戰,在人數上面佔據絕對優勢的朝廷援軍,依舊敗在了後金韃子的馬蹄之下。

不過朝廷大軍最為熟悉的戰鬥模式,那就是固守城池的戰鬥,曾經的寧遠保衛戰、寧錦之戰鍛鍊和磨礪了邊軍守衛城池的能力。

洪承疇的決策合情合理,陳新甲不可能完全駁倒,儘管陳新甲所站的位置不同,腦子裡想到的事情更多,譬如說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的流寇,譬如說鄭家軍等等,中原的局勢已經不可能讓洪承疇在遼西與後金韃子對峙。

陳新甲明白,洪承疇是不會考慮這一切的,也沒有必要考慮這一切。

兩人之間的爭論,倒也平和,畢竟陳新甲曾經在遼東多年,也參與了對流寇的作戰,對於諸多的戰術安排等等,內心還是有數的。

從公正的立場上來說,陳新甲和洪承疇兩人都是沒有錯誤的,兩人都頗有能力,可惜的是兩人站的角度不一樣。

爭論持續了接近兩個時辰,陳新甲終於忍不住了。

陳新甲是代表皇上到遼西來督戰的,從一定程度上面來說,他的意見就代表了聖旨,只不過洪承疇有著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的職銜,陳新甲不好說重話。

洪承疇畢竟是以兵部尚書銜兼任薊遼總督的,那就更應該明白朝廷面對的亂局,如今的情形之下,朝廷根本不可能在遼西消耗全部的人力和物力,必須儘早從遼西脫身,哪怕是到了關鍵時刻,陳新甲親自出面與後金的皇太極議和。

“洪大人,你身為薊遼總督,在朝中有著很高的威望,本官與你爭論這麼長的時間,就是想著讓你明白朝廷所遭遇到的難題,河南、山西、湖廣以及四川等地,已經是流寇遍地,朝廷若是不能夠儘快剿滅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中原的局勢就無法控制了,到時候就算是北直隸都處於萬分危險之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