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和屬下所處位置不一樣,大人高瞻遠矚,想到的是大明之天下,屬下沒有想到想到那麼多。”
鄭勳睿揮揮手。
“徐先生就不要謙虛了,說的正確之意見,我是接受的。”
鄭勳睿的目光很快轉移到了桌上的文書和地圖。
“剛剛我說過,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很是宏大,亦很全面,按照這個方式作戰,流寇必定會被剿滅,可我也說過了,楊嗣昌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不可能取得成功,你們或許有些不服氣,認為我說的過於的武斷了,接下來我給你們說幾個不能夠成功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統一指揮權的事宜,四正六隅作戰方案,牽涉到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湖廣四川江西以及南直隸等地,如此龐大的作戰部署,沒有強有力的統一指揮,如何的協調作戰,僅僅憑著五省總督孫傳庭,根本不可能指揮。”
“楊嗣昌親自指揮作戰,以內閣大臣兵部尚書的身份,皇上賜予尚方寶劍,才有可能真正調動這些地方的軍隊,讓各地巡撫真正服從命令,而且楊嗣昌還要不怕得罪人,敢於堅決懲處不服從指揮的官吏,甚至包括巡撫和總兵。”
“但這樣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其中的原因,你們應該清楚,大明已經有了一個鄭家軍和鄭勳睿,再出現一個楊嗣昌,怕是皇上會急的發瘋。”
“缺乏強有力的指揮,越是龐大的作戰部署,存在的問題越多,失敗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個原因,各方的掣肘問題。”
“此次作戰的總指揮是五省總督孫傳庭,有意思的是,孫傳庭沒有絕對的指揮權,他的身後還有兵部,重大的作戰部署由兵部來協調,我就有些不明白了,兵部協調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戰到了關鍵的時刻,需要指揮官果斷做出決定,若是還請示一番,耽誤時間不說,機會也浪費了,兵部的諸位大人又沒有在作戰的現場,他們怎麼知道具體的情況。”
“你們還要注意到,孫傳庭的手中沒有尚方寶劍,這就導致他的權威大打折扣,各地的巡撫和總兵,不知道經歷多少的事宜,豈能其中的問題,孫傳庭沒有絕對的權威,怎麼指揮如此龐大的作戰,各地巡撫只要背後找一個小的麻煩,或者臨陣推脫,孫傳庭就無可奈何,等到他稟報朝廷,一番調查下來,怕也是不了了之,且孫傳庭還得罪了諸多的巡撫總兵,再也不可能從容指揮作戰。”
“至於各地的巡撫和總兵,那就不用多說了,他們首先考慮到的是自身。”
“第三個原因,北方大規模災荒的影響。”
“這是我認為最為重要的原因,北方災荒形成的損失是慘重的,老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北方餓死的人無數,更多的農戶無奈之下聚嘯山林,朝廷首先需要平定北方災荒之局面,接下來才能夠考慮到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
“朝廷軍隊的戰鬥力不用多說,他們的軍紀就那樣,朝廷沒有盡力救濟災民,軍隊的軍紀不是很好,剿滅流寇就得不到百姓的支援,一面剿滅流寇,一面有大量的流民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朝廷哪裡有那麼多錢糧的投入,況且這些錢糧,悉數來自於賦稅,如此大規模的征伐,朝廷肯定會臨時增加賦稅,讓老百姓更加的陷入到絕境之中。”
“不得不說這是很具有諷刺意味的,俗話說得好,標本兼治,才能夠徹底解決問題,可笑朝廷那麼多的大人,為什麼不西復州等地的情形,為什麼不直隸的情形,這些地方為什麼沒有流寇,亦沒有土匪,歸結到底一句話,朝中大人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至於說朝廷之利益,不是他們思考的範疇。”
“如此的情形之下,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能夠獲得成功,那真的是天大的笑話。”
周遭安靜下來,鄭勳睿的分析一針見血,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的確是很不錯的,可惜客觀條件的限制太多,讓四正六隅的作戰部署成為一個美麗的童話,僅僅是好。
可以想象,朝廷四正六隅作戰部署一旦失敗,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局面,邊關出現危險,北方更加的動盪,甚至影響到南方,實力逐漸增強的後金韃子,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有可能再次進入北直隸劫掠,不知道那個時候朝廷靠什麼來維持和支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