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六百二十四章 襄陽失陷(7)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二十四章 襄陽失陷(7) (1 / 2)

readx(; 崇禎十三年正月初四,張獻忠率領近十萬的義軍軍士,抵達襄陽府城。

沿路幾乎沒有遭受到什麼像樣的抵抗,湖廣朝廷大軍早就收縮防守,張獻忠的目標也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拿下襄陽府城,至於說沿途的一些城池,他統統沒有理睬,正是春節期間,其實能夠拿下一些城池,義軍也能夠得到極大的補給,但張獻忠明白,不能夠因為貪小便宜而誤了大事。

李自成已經率領義軍包圍了南陽府城,準備展開進攻,這個時候張獻忠率領的義軍,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抵達襄陽府城,至少要開始圍困襄陽府城,這樣兩路義軍才能夠相互呼應。

進攻襄陽府城的大軍分為前軍和中軍,前軍由劉文秀率領,共三萬人,中軍由張獻忠親自率領,李定國和艾能奇協助,共六萬人,這已經是張獻忠全部的人馬。

儘管張獻忠是北方人,但其麾下的義軍,已經習慣了在湖泊溝渠遍佈的南方作戰,北方和南方的作戰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特別是野外作戰,密集型的衝鋒和數萬人廝殺的場景在南方很少出現,可在北方是很常見的,相對來說,北方作戰偏重於軍士之間的配合以及軍士衝鋒的氣勢,南方作戰更多講究軍士個人的素質以及小規模的配合。

譬如說在南方非常有名的戚家軍,軍士的個人素質過硬,小範圍之內的配合異常的嫻熟,殺得倭寇魂飛膽喪,可後來戚繼光的侄子浙江副總兵戚金,率領浙江軍團援遼,在北方與後金韃子作戰,大渾河畔一戰全軍覆沒,這裡面就有戚家軍不適應北方作戰的原因。

因為熟悉在南方作戰了,故而張獻忠是信心爆棚的,下定決心要拿下襄陽府城。

義軍駐紮在漢水以南,隔著大江紮營。因為軍士眾多,連營好遠,氣勢恢宏。

攻打襄陽府城,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義軍首先需要準備的是船隻,唯有首先度過了漢水,才能夠展開對襄陽府城的進攻。

儘管沒有直接指揮過這樣的戰鬥。但張獻忠聽過西晉陳壽的《三國志》,更是聽說書人精彩講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讓他的印象非常深刻,特別是裡面攻打襄陽的戰鬥,更是精彩紛呈,讓張獻忠很是嚮往,想不到自己會率領大軍進攻襄陽府城。

前軍指揮劉文秀已經籌集到五十多艘木船,沒有什麼戰船,不過這沒有多大的問題,漢水對面明軍的水師,威風赫赫。可惜義軍抵達漢水以南之後,明軍根本就沒有發動過進攻,而是收縮了防守,讓江面上特別的平靜。

張獻忠也不魯莽,他很清楚,能夠很好的指揮,展開有效的進攻。那麼義軍就能夠以較小的傷亡拿下襄陽府城,否則義軍很有可能遭受重創,那樣的情況之下,拿下襄陽府城,也有些得不償失,何況張獻忠很清楚。李自成要求他進攻襄陽府城,也不一定完全是好心。

義軍人數眾多,不可能長時間駐紮在漢水以南,每日裡需要消耗大量的糧草,難以長時間支撐,必須儘早展開進攻。

苦苦思索了一天時間之後,張獻忠召集劉文秀李定國和艾能奇等人商議。如何展開對襄陽府城的進攻,如何一最快的速度拿下襄陽府城。

中軍帳,劉文秀李定國和艾能奇等人都站在一邊,張獻忠上的地圖。

“我們首先要渡過漢水,才能夠展開對襄陽府城的進攻,媽的,這襄陽府城也是有意思,三面全部都是水,另外一面靠著山,這樣的地方實在不好進攻,我都想了整整一天,還是沒有很好的辦法,什麼《三國志》《三國演義》,要是按照說書人的辦法進攻,根本不行,我採取強攻的方式,首先打敗明軍的水師,只要我們控制了襄陽府城的護城河,那我們就能夠很快拿下襄陽府城了,你們說說,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劉文秀張獻忠,眾人,首先開口了。

“義父,孩兒覺得義軍首先需要打敗明軍水師,現在正是冬季,孩兒詢問過沿河的水手了,冬季水流不急,可以在夜間展開進攻,明軍水師有戰船,我們若是白天採用強攻的方式,損失肯定很大,唯有夜間展開進攻,才能夠順利的拿下明軍的水師,我們有五十餿木船,每艘木船上乘坐三十人到五十人,這樣一次效能夠運送兩千軍士,往返來回四趟到五趟,就能夠運送上萬的義軍軍士。。。”

劉文秀還沒有說完,張獻忠揮手打斷了。

“這樣不行,第一批的軍士進攻,就已經徹底驚動了明軍的水師,他們要是展開反擊,兩人軍士怎麼可能抵抗,再說來回運送軍士,不知道要多長的時間,要是這兩人無法支撐,等不到後面的救援,那我們的進攻就失敗了,儘管說軍士的損失不會太多,可是對士氣的打擊太大,這樣不行,我需要一次性的運送上萬的軍士。”

劉文秀臉紅了一下,低下頭,不在開口。

“劉文秀,你是前軍指揮,這攻打明軍水師的任務,就交給你了,你要在兩天的時間之內,找到更多的木船,特別是大型的木船,我需要有兩百艘的木船,每艘木船上面少則三十到四十人,多則百人,這樣就能夠運送上萬的軍士展開進攻了,明軍水師有五千人,我們必須在軍士的數目上面佔據優勢,才能夠一口氣打敗明軍的水師。”

流寇的數量,遠遠超出了襄陽府李知府的預計,也超出了參將的預計。

襄陽府城的氛圍瞬間變得緊張起來,到了這個時候,李知府無心去追究參將的責任了,其實他和參將交談之後,那些軍士沒有太大的改變,而且府衙也拿出來了一些糧草,等於說參將得到了糧食,卻沒有嚴加管束軍士,這讓李知府非常的憤怒。

流寇的人數太多,密密麻麻麻的營帳,讓人頭皮發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