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文震亨終於來信了,儘管時間上算是有些晚的。
信函之中,文震亨表明了態度,將不爭取到京城去,也就是婉拒出任禮部左侍郎,文震亨的這個選擇,讓鄭勳睿真正的鬆了一口氣,他很清楚,一旦文震亨選擇到京城去出任禮部左侍郎,那麼就意味著完全的效忠皇上,日後兩人之間很有可能成為對手。
偏偏文曼珊和文震亨之間的關係是很不錯的,文震孟去世之後,文曼珊將文震亨視為親爺爺,若是出現鄭勳睿與文震亨之間的直接較量,那對於文曼珊是巨大的打擊,也可能導致家庭內部的不穩定,這可是很致命的事情。
其實鄭家已經出現不穩定的因素,那就是周冰燕,周冰燕儘管是周延儒庶出的女兒,但在這個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時代,要求周冰燕反對周延儒是不可能的事情,鄭凱華在沒有辦法選擇的情況之下,很有可能休妻,如此才能夠真正保證鄭家大局的穩定。
如此情況之下,文震亨的這個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當然文震亨在信函之中,也委婉的提出來了,忠於皇上還是必須的,儘管說文震亨知道朝廷裡面發生的一切,知道鄭勳睿所處的環境。
在這一輪的較量之中,鄭勳睿是處於下風的,特別是楊廷樞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可以說是鄭勳睿失利的象徵,誰都知道楊廷樞和鄭勳睿之間的關係,但楊廷樞還是選擇到京城去了,選擇了效忠皇上,這應該說對鄭勳睿的打擊不小。
鄭勳睿也透過這一輪的較量,發現了形勢對自身是不利的,若是任由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他很有可能僅僅剩下鄭家軍,最終不得不提前造反。
從整體的局勢上看,這是下下策,畢竟效忠皇上的人還是很多的。而且這些年因為鄭勳睿的努力,保持了漕運的暢通,整合了淮北以及陝西等地,讓大明王朝搖搖欲墜的形勢也得到了適當的粉飾。在很多人看來,大明王朝似乎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了。
但這些功勞,全部都記在了皇上和朝廷的身上,與鄭勳睿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打爛重建和有效的繼承,兩者的意義完全不一樣。
鄭勳睿必須要做出選擇了。
漕運總督府。書房。
討論已經進行了好一會的時間,一張碩大的地圖鋪在地上,上面已經畫了好一些符號。
鄭勳睿的表情異常的嚴肅,徐望華、鄭錦宏、洪欣貴、洪欣瑜、鄭凱濤、蘇從金、蘇蠻子、王小二、梁興力和李巖等人都站在一邊,看著鄭勳睿。
文坤在復州,徐吉匡在西安,趙單羽在鳳陽,曹馳在金州,這四人無法參與此次的分析討論。
楊賀、洪欣濤以及王允成等人也是應該參加的,不過他們結束了講武堂的第一期學習。已經回到了復州和西安等地,至於說劉澤清,鄭勳睿還不敢特別信任。
按照道理來說,徐佛家也應該參加的,但鄭勳睿不想讓家眷知道這些事情,不願意她們擔心,畢竟女人的承受能力有限,過於擔心了,家庭內部難以穩定。
在鄭勳睿的內心裡面,就算是鄭家軍的將士。同樣是親疏有別,他不得不萬分的謹慎,在他的規劃裡面,大明王朝暫時的平穩需要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