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五百四十八章 盼望的戰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四十八章 盼望的戰機 (1 / 2)

杜度率領八萬大軍征伐,多爾袞也沒有閒著,他當然不會進攻延慶州城,要知道駐守城池的有十餘萬的明軍,強行攻城一定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得不償失,想要沉重的打擊大明的崇禎皇上和朝廷,還是要採用圍城打援的方式,儘量多的剿滅大明的軍隊,所以多爾袞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偵查京城周遭的情況。…,

多爾袞相信,大明的崇禎皇帝肯定不放心延慶州城,會繼續派遣大軍前來增援,而且大明各地有這樣的習慣,一旦京城遭遇到危險,各地的軍隊都會來到京城增援的,多爾袞曾經跟隨皇太極大敗過增援的明軍。

多爾袞最希望達到的目的,還是大明的崇禎皇帝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之下,為了保衛京城,調動山海關的駐軍前來增援,若是出現那樣的局面,那將是大清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算是多爾袞麾下的大軍損失慘重,也是值得的,只要駐守關寧錦防線的明軍大規模的調動,皇太極必定會率領大軍猛攻關寧錦防線,一旦突破了大明的關寧錦防線,意味著大清國一隻腳已經踏入到了中原。

內心裡面,多爾袞關注的還是鄭家軍。

大明京城出現如此重大的變故,按照道理來說,鄭家軍沒有理由不來到北直隸增援,不過這些日子多爾袞派出去的斥候,沒有偵查到鄭家軍絲毫的訊息。

沒有偵查到鄭家軍的動向,倒是偵查到了白桿兵的動向。

杜爾滾對白桿兵還是知道一些的,並且白桿兵在大清國也是有著不小的名氣的。

天啟年間的瀋陽之戰,白桿兵度過渾河,與八旗軍大戰,當時的八旗軍經過了薩爾滸之戰之後。可謂是戰無不勝,根本沒有將明軍放在眼裡,結果在渾河遭遇強悍的白桿兵,兩軍大戰,八旗軍死傷超過千人,雖說八旗軍最終打敗了白桿兵。但從此知道白桿兵的威名。

崇禎二年弟三年初,皇太極親率八旗軍入關劫掠,直接威逼大明的京城,白桿兵再次進京征伐,那一次白桿兵大顯神威,居然打敗了八旗軍,協助指揮作戰的孫承宗收復了灤州、永平、遷安和遵化四城,讓駐守四城的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遭遇到皇太極的嚴懲,至今都被圈禁。那一戰也是白桿兵揚威的一戰。

當然那一次白桿兵獲得大勝,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皇太極已經率領主力部隊返回了瀋陽,留下部分的軍隊駐守奪取到的城池,滿八旗的力量相對來說薄弱了很多。

斥候偵查到白桿兵進京增援,而且正朝著昌平州的方向開進的時候,多爾袞異常的興奮,若是能夠打敗甚至剿滅白桿兵。也算是巨大的勝利了,而且打敗白桿兵。肯定會給大明朝廷造成巨大的恐慌。

多爾袞立即下令,讓尚可喜率領三萬的漢軍繼續圍困延慶州城,他率領四萬八旗軍將士,迎戰前來增援的白桿兵。

多爾袞明確要求尚可喜,絕不能夠讓延慶州城內的明軍發現問題,要採取迷惑的戰術。讓明軍不得安寧,以為八旗軍將要發動更加猛烈的進攻。

多爾袞這樣做,是有著滿滿自信的,圍困延慶州城這麼長時間了,明軍沒有絲毫的動作。甚至沒有派遣小股的部隊試探,一副死守州城的模樣,既然如此,那多爾袞圍城打援的戰略戰術,就可以發揮到極致。

多爾袞將決戰的地點放在了距離昌平州城五里地的一處偌大的平坦之地。

數次和白桿兵廝殺之後,皇太極曾經命令專人研究過白桿兵的戰術,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很明確的,白桿兵以手握白木做成的長矛而聞名的,這種長矛不同於一般的兵器,上方配有帶著刀刃的鐵鉤,尾部配有鐵環,作戰的時候,白杆長矛前後都可以進攻,讓對方防不勝防。

皇太極甚至命令專人造出這種白杆長矛,親手揮舞過。

不過白桿兵也有其巨大的缺陷,從白杆長矛就可以看出來,白杆長矛前方的鐵鉤,作戰的時候能夠廝殺,也可以攀巖,鐵鉤勾住了樹木岩石,軍士可以借力攀巖,尾部的鐵環則可以讓多柄白杆長矛首尾連線起來,專門用於攀巖,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炫耀峭壁,白杆長矛都是能夠攀越的,從這一點就證明了,白桿兵適合在山地環境之中作戰。

平原作戰,白杆長矛沒有太大的優勢,其自身的重量不大,比起真正的長矛來說,輕了很多,兩軍交戰的時候,力大勢沉是根本,特別是騎兵的衝鋒,相撞的剎那,力量能夠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力道小的一方,不管你有什麼技巧,硬碰硬的時候,你可能已經飛到半空之中去了。

滿八旗軍士手中的長矛,一般都是力大勢沉的,而且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滿八旗軍士的箭術了得,能夠在飛馳的戰馬上面發射弓箭,而且準度不一般。

平原作戰,滿八旗面對白桿兵的時候,是佔據了很大優勢的,說的不客氣一些,是佔據了絕對性優勢的,一旦在平原上開始了衝鋒和廝殺,滿八旗軍士利用衝擊的速度和發射出來的弓箭,就能夠讓白桿兵無所適從,無法抵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