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鳳翼府邸離開之後,徐望華急忙趕赴楊一鵬的府邸,同樣是進入了書房,商談了一刻鐘之後,徐望華起身告辭,楊一鵬比張鳳翼爽快很多,毫不猶豫答應了徐望華的請求,答應在內閣商議的時候,據理力爭。
離開楊一鵬的府邸,徐望華遠遠的看著,沒有馬上回到客棧去,他知道,若是張鳳翼真的答應幫忙,肯定是會派人前來找尋楊一鵬的,兩人之間一定會商議,看看如何運作這件事情,果然,不一會的功夫,楊一鵬離開了府邸,乘坐轎子離開了,徐望華沒有直接跟蹤,他回到了客棧,很快有斥候前來稟報,楊一鵬的確是去了張鳳翼的府邸。
後來還發生了一些事情,徐望華都是在客棧聽斥候稟報的。
應該說到了這個時候,徐望華的任務基本完成,可以回到淮安去了,不過徐望華沒有選擇離開,他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既然張溥等人做了這麼長時間的準備,想著就如此的翻過來,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期間肯定是有波折的,而且鄭勳睿最大的擔心並非是東林黨人,而是皇上。
兩天之後,徐望華透過京城的暗線獲知了準確的訊息,事情果然有了波折。
內閣商議李巖和紅娘子的事宜之時,分為了兩派,錢士升和侯詢堅持將李巖和紅娘子押解到京城,認為兩人是流寇的重要人物,不管是不是立功,都要押解到京城詢問清楚,張鳳翼和楊一鵬明確表示反對。並且拿出了牛金星和宋獻策出具的文書,文書寫明兩人是接到了李巖的信函,內心有了愧疚,決心脫離流寇棄暗投明的,張鳳翼還直接訓斥張溥居心不良。如此重要的事宜為什麼沒有稟報。
按說內閣商議到此等的程度,內閣首輔張至發的態度應該明確了,擺明了錢士升和侯詢等人就是想著鬧事,可惜張至發沒有這樣做,他將內閣的爭議悉數稟報給皇上了。
結果也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張溥因為剿滅流寇有功勞。升任戶部員外郎,牛金星和宋獻策兩人暫時沒有得到嘉獎,也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至於李巖和紅娘子的事宜,朝廷派遣禮部員外郎吳偉業為巡按御史。趕赴淮北專門調查這件事情。
這個結局讓很多人迷茫,表面上看,張溥是獲得了勝利,但也不盡然,張溥舉薦的牛金星和宋獻策兩人,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這等於是否定了張溥關於李巖和紅娘子事宜的調查,不過朝廷派遣吳偉業為巡按御史。專門趕赴淮北調查,好像又是支援了張溥的調查。
就連徐望華都感覺到難以理解。
在獲知了這個情報之後,徐望華不再耽誤。迅速啟程趕赴淮安。
徐望華回到淮安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初。
回到淮安,徐望華直接到了總督府的東林書屋。
沒有來得及歇一口氣,徐望華就給鄭勳睿稟報此次到京城的情形,儘管皇上的聖旨還沒有下達,但事情的緣由如何。徐望華已經掌握清楚。
鄭勳睿正在等待徐望華,他知道徐望華的能力。若說這件事情徐望華出馬都不能夠辦好,那就要做最壞的準備了。
鄭勳睿進入到書房。看見徐望華的臉色,就知道事情出現麻煩了。
果然,徐望華面對愧色開口了。
“大人,屬下沒有辦好您交待的任務,很是抱愧,皇上已經決定派遣巡按御史到淮北來調查,巡按御史乃是禮部員外郎吳偉業。”
鄭勳睿微微皺了皺眉頭。
“能夠做到這樣,就很不錯了,不用著急,說說詳細的情況。”
“屬下到京城之後,直接找到了內閣次輔張鳳翼大人和內閣的楊一鵬大人,兩位大人都答應幫忙,只不過翌日內閣就要商議此事,屬下建議從李巖的信函之中做文章,要說張大人和楊大人也是盡力了,張大人還在內閣訓斥了張溥,嚴張溥居心叵測,不過屬下不明白的是,張溥還是得到了提拔,成為戶部員外郎,只不過朝廷沒有要求將李巖和紅娘子押解到京城去,派遣吳偉業前來調查,這吳偉業本就是東林黨人,屬下還是很擔憂的。。。”
徐望華訴說的過程之中,鄭勳睿已經陷入到沉思之中,以至於徐望華說完之後,鄭勳睿沒有開口,依舊是沉思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