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五月二十日,寅時二刻。
站在剛剛修復不久、尚不是很平坦的城牆上面,鄭勳睿的臉色是平靜的,根據王小二的情報,以及眾人的分析,認為流寇很有可能在卯時展開進攻,而且流寇的進攻一定是巨大規模的、人數眾多的,李自成的絕大部分糧食和錢財都在洛陽府城,就衝著這些糧食,他也會不惜一切代價進攻,奪回屬於自身的東西。
鄭勳睿認為流寇主攻的方向,應該是南門。
穿越這些年了,也見過一些攻城拔寨的戰鬥,一直到真正的參與攻城拔寨的戰鬥,鄭勳睿才清楚,為什麼很多攻城拔寨的戰鬥,幾乎都是進攻南門,不會選擇其他的地方,按說幾乎每個城池都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選擇那些破舊的城門或者是城牆稍微低矮一些的城門進攻,豈不是更加的容易,其實這與陽光與氣候有著很大的關係,攻城拔寨的戰鬥都是在白天進行,而且以夏季為多,陽光的照射有著很大的影響,進攻的一方是不會選擇對著直射的陽光攻城的,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了習慣。
同時南門一般都是每個城池的主門,進出的人最大,城門最大,進攻方一旦拿下了南門,幾乎等於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城池。
當然也有冬天進行的戰鬥,不過冬天北方攻城拔寨的戰鬥是異常殘酷的,因為北方氣候異常寒冷,城牆上面容易結冰,這就導致進攻更加困難和傷亡的增加,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則不會有誰選擇在冬天的時候攻城。
鄭勳睿不會親自參與戰鬥之中,作戰的總指揮是鄭錦宏,他不會越俎代庖,這個時候他出現在城牆上面,無非是鼓舞將士計程車氣。
南門城牆上面一字擺開了二十門紅夷大炮。烏黑的炮口對著前方,這些火炮,將是摧垮流寇鬥志的關鍵所在,居高臨下的發射,更能夠彰顯火炮的威力。
“少爺,戰鬥馬上就要開始了。您還是到府衙去吧。”
“知道了。”
鄭勳睿扭頭看了看鄭錦宏,慢慢朝著後面走去,鄭錦宏陪在身邊。
快要走下城牆的時候,鄭勳睿對著鄭錦宏再次開口了。
“錦宏,這一次的戰鬥。你是指揮作戰的主帥,就算是和我說話,也可以下達命令,一旦鄭家軍進入到戰備狀態,不管是誰都要遵守主帥下達的命令。”
“屬下不敢,不管什麼時候,屬下在少爺面前都是這樣的。”
鄭勳睿沒有說話,這就是忠心。他相信鄭家軍絕大部分的將士,都是這樣的表現,哪怕是面對皇上和朝廷的封官許願。都不會改變初衷。
李自成確定的進攻時間是卯時,義軍在人數上面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所以進攻必須迅猛,雖說洛陽府城的城牆高大,但憑藉著人數上面的優勢,他能夠讓城牆上面的官軍顧此失彼。
第一輪衝鋒的義軍軍士。達到了兩萬人,這是一個駭人的數字。如此龐大的衝鋒隊伍,意味著傷亡也是很大的。不過李自成管不了那麼多,他堅信能夠在戰鬥之中倖存下來的義軍軍士,才有資格成為精銳,不管是什麼樣的軍隊,不經過戰鬥的廝殺,都是不合格的,他麾下的義軍儘管有九萬人,但沒有經歷過殘酷的戰鬥,戰鬥力不可能強大,恐怕當初留下的兩萬義軍軍士,沒有能夠守衛洛陽府城,就存在這方面的原因。
義軍排開的進攻陣形,距離城牆只有五里地,李自成的中軍帳,距離城牆也不過六里地的距離,九萬人排列的陣形,看上去的確是令人膽寒的。
寅時三刻的時候,負責帶領第一輪軍士衝鋒的藺養成前來接受軍令了。
李自成看著藺養成,面容嚴肅的開口了。
“藺將軍,本王相信你能夠率領兄弟們,一鼓作氣的衝上城牆,到時候本王為你記功。”
藺養成抱拳領命。
李自成安排的三輪衝鋒的陣形,第一輪衝鋒的指揮官是藺養成,第二輪衝鋒的指揮官是張一川,第三輪衝鋒的指揮官才是劉宗敏,劉宗敏是李自成的絕對心腹,肯定是安排在最後面發起衝鋒,那樣攻下洛陽府城的最大功勞,就是劉宗敏了。
李自成也不會相信第一輪的衝鋒,就能夠拿下洛陽府城,這幾乎沒有可能性,除非城牆上面的官軍全部都飯桶和木偶。
卯時,密集的鼓聲響起來,大地開始了震顫。
藺養成率領的兩萬義軍軍士,抬著大量的雲梯,開始朝著城牆衝去,天空之間的箭雨,密密麻麻,都是朝著城牆上面而去的。
奇怪的是,城牆上面尚未出現大的動靜。
鄭錦宏一直都在用單筒望遠鏡觀察流寇的進攻陣形。
傳令兵跑步來到了鄭錦宏的身邊。
“報,流寇已經在紅夷大炮的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