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四百三十八章 靜觀其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三十八章 靜觀其變 (1 / 2)

(感謝悠然蚊子、瑜伽山人投出了寶貴的月票,祝讀者大大中秋節快樂。)

手中拿著信函,鄭勳睿思考了很長的時間,他萬萬想不到,溫體仁在被迫致仕的時候,居然給他寫了一封信,而且溫體仁的家人說了,這是溫體仁寫出來的唯一一封信函。

這封信函,裡面全部都是溫體仁的真心話,說到的很多事情,也是絕密的,溫體仁甚至在信函之中,直截了當的評價了皇上,這讓鄭勳睿異常的吃驚。

溫體仁被迫致仕,按照信函之中的原因分析,怕是得罪了太監,特別是司禮監的幾個掌權的太監,否則其他的事情,不會導致決定來的如此之快,至於說得罪的原因,也是因為盧象升的事情而起,溫體仁不願意讓盧象升承擔兵敗的罪責,想要監軍高起潛承擔責任,想不到高起潛早就有準備,找到了司禮監太監、提督京營的曹化淳,這件事情被溫體仁發現,於是彈劾高起潛和曹化淳,後來溫體仁發現皇上沒有采納他的彈劾意見。

但溫體仁絕對想不到,曹化淳居然知道了這件事情,這樣就可以解釋了,為什麼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之下,皇上罷免了溫體仁。

溫體仁對皇上的評價算是中肯,直言不諱的指出了皇上的缺點所在,那就是不信任文官集團,重用宦官來制衡文官,喜歡在朝廷之中玩平衡,而且遇到事情不能夠決斷,一旦面臨危急的局面,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是退縮,形勢稍微好一些的時候,又沉不住氣,顯示出來了自得。

溫體仁最為厲害的評價,是認為皇上能力明顯不足。且反覆無常,不敢真正的信任文武大臣,甚至比不上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重用魏忠賢,利用魏忠賢掌控朝政,制衡文官集團,這是令人不齒的舉措。但天啟皇帝能夠控制大局,能夠預判朝廷的局勢,儘管上朝的時間不多,卻能夠保證朝廷的穩定,皇上做不到這一點。儘管皇上異常的勤勉,可謂是殫精竭慮,可惜大明根本沒有出現多少的變化,流寇作亂、後金侵襲,連年的災荒,府庫入不敷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讓朝政難以正常的維繫了。

溫體仁對東林黨人的評價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當然溫體仁也對浙党進行了評價,認為浙黨之中的人,願意做事情的越來越少。爭權奪利、趨炎附勢的人越來越多了。

看了溫體仁的信函,鄭勳睿有著太多的感慨。

歷史上對溫體仁的評價是很不好的,明史將其和周延儒一道列為奸臣,不過那是東林黨人編出來的史書,不值得完全借鑑,但奸臣的名聲。一直伴隨溫體仁。

穿越到崇禎年間,鄭勳睿才真正的體會到。很多的事情與史書的描述是完全不一樣的,簡直就是顛倒性的變化。最為明顯的就是東林黨,要知道只要是正史,對東林黨都是高度評價的,認為東林黨人不畏權貴,為國為民,與閹黨作鬥爭,關心天下的興亡,一大批的東林黨人為了百姓的利益奔走呼號,甚至是獻出了生命。

實際的情況恰好相反,東林黨人與商賈勾結,把持朝政,不管不顧百姓的死活,儘管說東林黨人之中,也有傑出的人才,但整個的東林黨,宗旨偏離,他們不僅僅是黨同伐異,更是拼命的維護商賈和自身的利益,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更為可悲的是,不少東林黨人,總是認為自身是正義的化身,做壞事情的時候,大言不慚,還能夠說出一番大道理,讓其他人汗顏。

到了這個時候,鄭勳睿總算是明白了一個道理,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脅不是後金韃子,更不是流寇,而是那些道貌岸然的讀書人,以及貪婪無度計程車大夫和商賈。

溫體仁的來信,讓鄭勳睿能夠更加清楚的分析大明王朝的現狀,也讓他能夠不斷的調整做事情的方向,人都不是萬能的,哪怕是熟知歷史、穿越的鄭勳睿,他也需要學習,需要了解大明王朝的真實情況,需要不斷的調整自身的思路。

也是從這封信函,讓鄭勳睿對溫體仁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看法,因為溫體仁在信函的最後,說到了一件他都不曾想到的事情。

溫體仁被迫致仕,內閣大臣張至發出任內閣首輔,並非是內閣次輔張鳳翼接任,從能力方面來說,張至髮根本沒有過硬的能力和本事,擔任內閣首輔是不合格的,溫體仁非常清楚張至發的能力,認為皇上這樣的選擇,是很大的敗筆。

流寇的崛起,讓大明已經處於危險之中,縱觀前些年的情況,一旦流寇大規模崛起的時候,後金韃子就會抓住機會,入關劫掠,這種雙重的打擊,朝廷根本無法承受,如今也有可能面臨如此的情形,這個時候,讓有能力的人出任內閣首輔,是非常關鍵的。

溫體仁還透露出來擔心,張至發出任內閣首輔,很有可能讓錢士升等人左右內閣的局勢,從資歷上面來說,錢士升在內閣之中是最老的,也是得到了皇上信任的。

溫體仁分析,皇上之所以不讓張鳳翼出任內閣首輔,可能與東林黨人有著一定的關係。

溫體仁建議,讓鄭勳睿推薦周延儒,出任內閣首輔,目前的情況之下,唯有周延儒出任內閣首輔,才能夠穩住局面,從能力方面來說,周延儒是很不錯的,只是有些喜愛錢財。

溫體仁還透露了,其實皇上是有些懷念周延儒的,有些時候會念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