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軍覆滅、五省總督盧象升戰死,如此事情在朝廷之中造成的影響,比之當年曹文詔陣亡要大很多倍的,要知道盧象升是朝廷的三品文官,流寇造反這麼多年以來,這是朝廷大軍損失的品階最高的文官,何況還是統領剿滅流寇事宜的文官。
八千八百軍士,最終撤離的不足五百人,其餘人全部陣亡,訊息傳到沁源縣城,駐守沁陽縣城的一千軍士,迅速撤離,就連盧象升大帥都陣亡了,他們繼續固守沁陽縣城,無疑是找死,其實這一千軍士大可不必撤離,可惜他們的內心已經被恐懼所佔據,根本就不會繼續堅守沁陽縣城了。
這一戰流寇的損失也是慘重的,特別是前軍的損失,更是巨大,擔任引誘的任務,加之對於戰鬥的安排和部署不是特別的熟悉,前軍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伏擊戰的殘酷廝殺,流寇的損失同樣很大,整個算下來,損失的兵力接近兩萬人了,如此的情況之下,流寇根本就沒有心思去進攻沁陽縣城了。
盧象升率領的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時候,高起潛率領的中軍,距離沁陽縣城還有一天多的路程,可見其行軍速度是極慢的。
得知前方戰鬥的訊息,高起潛率領大軍迅速撤退,回到了碗山,在碗山停留一天時間之後,又趕赴汝寧府城,避免和流寇遭遇。
大軍駐紮在汝寧府城之外,高起潛首先給山西、湖廣和四川巡撫下達命令,要求參與剿滅流寇的衛所軍隊,迅速趕赴汝寧府城集結。等待命令。
如何給朝廷寫奏摺,是高起潛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高起潛是監軍,主帥陣亡,作為監軍,一般情況之下。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的,不出意外肯定是遭受朝廷的責罰,不過高起潛可不是任人擺佈的,很短的時間之內,他就想到了應對的辦法,保證自身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
一份份的奏摺從汝寧府城送往京城。隨著奏摺送出去,高起潛慢慢變得平靜和自信了。
盧象升陣亡、天雄軍覆滅的訊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傳遍了大明各地,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這樣的訊息是無法隱瞞的。
李巖等人抓住了這個機會,最大限度的宣揚闖王李自成,同時誇大了戰鬥廝殺的殘酷,讓河南諸多的官軍產生恐懼的心理,趁此機會,義軍順利佔據了汝州,開始朝著汝寧府滲透。爭取進一步擴大根據地,短短十多天的時間,義軍佔據了汝寧府所屬的信陽州和碗山等大部分的地域。駐守在汝寧府的高起潛居然不敢應戰。
闖塌天劉國能、爭世王藺養成、蠍子塊拓養坤、掃地王張一川等等,悉數都來投靠李自成,這讓義軍的迅速壯大,軍士的人數很快超過十萬人。
活動在山西和河南交界地方的張獻忠,也不甘示弱,公開打出了義軍的旗號。擴大自身的規模,投奔的人居然也不少。
一時間。河南各地風聲鶴唳,開封府城、洛陽府城等地都開始高度緊張起來。就連山西、湖廣和四川等地,也感覺到了緊張。
北方五省唯一平穩的就是陝西了,因為這裡有鄭家軍駐守,也因為巡撫文震亨不懼怕流寇,不過形勢對陝西還是不利,畢竟緊鄰的河南、山西以及湖廣和四川等地,流寇的名聲大震,一些遭遇到盤剝的百姓要麼主動去投靠流寇,要麼推崇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
沒有誰想到,不久之前還是龜縮在大山之中的流寇,這麼快的時間就崛起了,其影響已經超過當年的滎陽大會時候的規模,而且流寇得到了諸多老百姓的支援,甚至有一部分計程車紳富戶,也對流寇表現出來不同的態度。
箇中的原因,其實不難分析,可惜沒有誰會追根索源。
京城,紫禁城。
盧象升陣亡,朝廷總是需要有說法的,而且流寇的力量壯大起來,朝廷也需要花費氣力剿滅流寇,不能夠任由流寇囂張。
早朝開始的時候,皇上的神色很不好,日子本來過的挺舒心的,想不到突然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要是河南等地被流寇佔據,那就直接威脅到北直隸了。
按照慣例,五省總督盧象升陣亡,朝廷是要予以撫慰的,至少要表示悼念,同時給與一定的名號,這是對死者的尊重,也是肯定盧象升在剿滅流寇戰鬥之中所做的貢獻。
可是朝會的討論,幾乎朝著一邊倒的方式展開。
都察院的彈劾奏摺如雨片一樣,都是彈劾盧象升的,這都是因為前方傳來的戰報,這些戰報有監軍高起潛寫來的,也有部分的軍官寫來的,奏摺的大致意思,都是控訴盧象升獨斷專行,不聽從監軍高起潛的建議,一意孤行,率領天雄軍及其他部分的將士,孤軍深入,導致瞭如此重大的慘敗,奏摺寫的很是詳細,言之鑿鑿。
如此情況之下,盧象升的形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自身的陣亡是活該,還連累了近一萬的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