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三百八十四章 淮安火器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八十四章 淮安火器局 (2 / 2)

督催御史趙單羽抽調到火器局,負責全面協調事宜。

趙單羽的職責非常明確,一是代表鄭勳睿全面管轄火器局,二是協調火器局之中的具體事宜,湯若望和薄玉等人,都是技術性的人才,他們的精力不能夠分散到火器局的管理事宜上面,故而這些協調的事宜,全部都是趙單羽來做。

再說火器局一旦開始了研發火器的事宜,必然會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牽涉到的相關部門等等,有趙單羽出面協調,大家都是買賬的,這也讓火器局的日常運轉會很正常,不會受到任何的干擾,儘管說徐望華也關心火器局的相關事宜,可徐望華的事情太多,不可能專門關心火器局的事宜,讓趙單羽出面具體協調,效率會高很多。

趙單羽必須要服從湯若望和薄玉的管理,根據湯若望和薄玉提出的要求做事情,這是因為火器的研發是精深的事情,外行決不能夠領導內行,只能夠為內行做好服務,而且是按照內行的要求來做好服務。

火器局一旦開始運作,需要大量的銀子支撐。

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火器研製一直都處於摸索的階段,不可能說某一次的試驗就能夠有成果出現,或許十次甚至更多次的失敗之後,才能夠有成功的希望,這個過程之中,消耗的銀兩是很多的,幾百年之後對武器研發的評價,就是燒錢,如今也是一樣。

可以說大明朝廷之中,除開鄭勳睿是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捨得投入銀子,其餘的任何人都捨不得投入大量的銀子進行火器研發的,就算是皇上都是如此,寧願從荷蘭以及葡萄牙等地方購進紅夷大炮,也不願意真正的開始研發威力更大的火炮。

鄭勳睿可不是這樣的任務,吸取他人的經驗是必須的,可更加重要的是自行研製,掌握了真正的核心技術,才能夠真正走在時代的前列,否則抄襲他人的成果,從長遠看是難以有什麼出息的。

鄭家軍在與後金韃子的數次戰鬥之中,獲取了大量的錢財,除掉必要的開銷,儲存的銀子總數接近三千萬兩白銀,也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多的儲存,鄭勳睿才下定決心開始火器的研發,在火器局剛剛成立的時候,鄭錦宏直接撥付了一百萬兩白銀,作為先期的投入。

鄭勳睿的要求,令鄭錦宏都感覺到詫異,鄭勳睿要求火器局每月的開銷,保證在四十到五十萬兩白銀,特別是剛開始起步研製火器和火炮的時候,這樣的銀兩開銷必須要保證,這讓鄭錦宏吃驚,火器局的開銷,甚至超過了鄭家軍將士每月的開銷,要知道鄭家軍將士的總數,接近五萬人了,這裡麵包括楊賀在復州招募的一萬多的遼東漢人。

鄭錦宏認為,火器局如此的開銷,是難以承受的,也是不可能長期維持的。

鄭勳睿不在意,前面大量的投入,意味著後期大量的收入,只要真正掌握了犀利的火器,到時候就有了源源不斷的錢糧了。

當然這裡面的因果關係,鄭勳睿暫時不會說出來的。

火器局內部的任何事宜,都是保密的,包括每月的開銷用度等等,而且火器局平日裡也是低調的,不顯山不露水,默默的做事情,湯若望和薄玉等人,露面的機會也不是很多,他們的俸祿相當於鄭家軍的參將待遇,每月有一百二十兩白銀的俸祿,這是非常高的俸祿,放在任何地方都難以想象。

工匠的俸祿也進行了調整,根據薄玉的建議,工匠分為三個等次,分別為一等工匠、二等工匠和三等工匠,一等工匠每月的俸祿為四十兩白銀,二等工匠為二十五兩白銀,三等工匠為十兩白銀,這樣的俸祿,足夠工匠的家人過上相對舒適和富足的生活了。

如此的投入,清楚的就是徐望華、鄭錦宏、趙單羽等人,就連他們,對於鄭勳睿大手筆的投入,都感覺到吃驚。(未完待續。xh211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