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術 (1 / 2)

readx(; 二月十五,吏部的敕書以及朝廷的邸報悉數抵達淮安漕運總督府。

這是鄭勳睿期盼的敕書和邸報,但其中的內容零鄭勳睿大為吃驚和光火。

帝王心術在這份邸報之中表現的一覽無遺。

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範景文,調任京城工部尚書,原南京禮部尚書劉宗周,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原南京右副都御使王鐸,出任南京禮部尚書,楊廷樞出任南京戶部尚書,原翰林學士沈忠仁出任順天府府尹。

更為關鍵的調整還在後面,都察院監察御史張溥出任戶部主事,由七品變為六品,監察御史張採出任順天府通判,同樣成為六品官員,吳偉業由禮部清吏司主事升遷為吏部員外郎,成為從五品的官員,翰林庶吉士楊彝出任都察院監督御史,翰林庶吉士吳昌時出任禮科右給事中,翰林庶吉士龔鼎孳出任工科右給事中。

當然鄭勳睿提出的要求,同樣達到了目的,欽天監湯若望調任漕運總督府主事,兵部副使薄玉調任漕運總督府倉場主事。

原漕運總督府倉場主事顧夢麟出任復州知州,原漕運總督府主事曹馳出任金州知州。

這一系列的調整,讓人看的眼花繚亂,有些不明就裡。

可鄭勳睿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問題來了。

張溥、張採、楊彝、吳偉業、吳昌時和龔鼎孳等人,因為與他鄭勳睿之間有矛盾,是不是的給他找麻煩,所以很長時間都沒有調整,可這一次不一樣了,六個人全部都調整了,要說他們的品階都不是很高,吳偉業是從五品,張溥和張採是正六品,楊彝是正七品。吳昌時和龔鼎孳是從七品,可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發現,這些人所佔據的位置都是很重要的。

張溥為戶部主事。管理府庫,權力是很大的,張採出任順天府通判,這是一個受到矚目的位置,很容易得到提拔。吳偉業就不說了,已經到了即將得到升遷的最佳位置,六部的員外郎,不出意外的情況,幾年時間之後,要麼就是外放出任巡撫,要麼就是升任郎中,甚至可能直接升遷為六部的侍郎,楊彝出任監察御史,有著彈劾官吏的權力和職責。

最為關鍵的還是吳昌時和龔鼎孳兩人。出任右給事中。

都給事中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為從七品,表面上看給事中的品階不是很高,可權力非常大,給事中是一個單獨的部門,不隸屬於內閣和六部,其職責集諫言和監察於一身,其權力來源的最大處,源於三個方面,其一是封駁。既輔助皇帝處理奏章,皇上下的聖旨,必須有都給事中背書,否則有可能聖旨發不出去。其二是科抄和科參,既稽查六部的事物,看看六部是不是按照要求完成了每天的工作,其三是登出,也就是將已經完成的工作予以登出。

萬曆年間,給事中的權力達到了頂峰。每年內閣大臣的聚會,都要邀請給事中參與,當然到了天啟和崇禎年間,給事中的權力有所削弱,但還是很大。

給事中還有一個更大的職責,或者說是權力,那就是出任鄉試的主考官、會試的同考官,殿試的受卷官,這些可是籠絡讀書人的最好機會。

吳昌時和龔鼎孳兩人出任右給事中,短時間之內還是難以把握大局,畢竟他們的資歷不夠,但這樣的安排,已經說明了很多的問題。

再說劉宗周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王鐸出任南京禮部尚書,這兩人都是東林黨人,而且曾經彈劾過鄭勳睿,讓劉宗周主政南直隸的事宜,毫無疑問就是讓東林黨人掌控了南直隸的局勢。

原南京兵部尚書範景文被視作不二尚書,其反對結黨,對東林黨以及浙黨等等,都沒有興趣,這對於鄭勳睿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利於鄭勳睿採取下一步行動的,可範景文調到京城去出任工部尚書,鄭勳睿在南直隸難以得到強大的支援了。

楊廷樞出任南京戶部尚書,與劉宗周和王鐸之間,肯定是存在矛盾的,這樣的安排,看上去就有著先天不足,可惜朝廷還是如此安排了。

或許這可以說是東林黨人在朝廷之中獲取了重大的勝利,或者說是再次引起了皇上的重視,畢竟內閣大臣之中,錢士升和侯詢都是東林黨人,如今劉宗周又成為了南京兵部尚書,這讓東林黨人在南方和北方都有了強勁的力量。

可惜這只是表面現象,鄭勳睿很快就能夠辨別其中的奧妙。

這一切都是皇上的意思,都是皇上親自做出的安排,之所以會這樣的安排,說明皇上對他鄭勳睿已經有著不一般的防備心理,一方面讓鄭家軍發展壯大,一方面從人員上面給與掣肘,玩出來這樣的平衡術,很有些無聊。

也就是看見了這份邸報之後,鄭勳睿才想到了徐光啟、文震孟和董其昌等人。

徐光啟對鄭勳睿的支援是不用多說的,文震孟和董其昌兩人,表面看對鄭勳睿的支援不是特別大,但這樣的支援是在暗中的,是鄭勳睿短時間之內體會不到的。

至少文震孟出任內閣次輔的時候,絕不會出現此類的調整,張溥等人很有可能到地方上去出任知府之類的官員,那樣對鄭勳睿就沒有任何的影響了。

很可惜,徐光啟、文震孟和董其昌全部都去世了。

徐望華進入到東林書屋的時候,鄭勳睿還在拿著邸報沉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