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和山西的災情,終於驚動了朝廷,崇禎六年的八月到七年的四月,滴雨未落,春耕生產面臨顆粒無收的狀況,老百姓承受能力到達了極限,五月份倒是開始下雨了,可惜這個時候下雨,已經沒有了任何的作用,田地裡面的農作物早就枯死了。
五月份的降雨,彷彿是老天落淚,陝西和山西等地,出現了大量的流民,朝廷大軍正在這些地方剿滅流寇,不少的流民被當作流寇殺死,境況非常的悲慘。
儘管災情很重,可是剿滅流寇的戰事進展卻是非常順利的。
五省總督陳奇瑜躊躇滿志,戰局朝著越來越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了。
羅汝才、老回回、張獻忠和李自成等主要的流寇力量,在湖廣和四川等地碰壁之後,紛紛返回河南,他們相互之間取得聯絡之後,殺出河南,進入湖廣的鄖陽府和陝西的漢中府等地,最終都集中到了漢南。
獲知這些情報之後,五省總督陳奇瑜的目光集中到了湖廣、陝西與河南交接的鄖西。
湖廣行都司設立在鄖陽府,這裡是戰略重地,故而朝廷在這裡設立了鄖陽巡撫一職。
剛剛就任鄖陽巡撫的盧象升,也是一名儒將,盧象升是天啟年間的進士,曾經出任戶部主事、員外郎,後來調任大名府知府,因為護衛京師有功,擢升右參議,也就在那個時候盧象升組建了天雄軍,天雄軍在隨後剿滅流寇的戰鬥之中立下了功勞,盧象升擢升右僉都御史,兼任鄖西巡撫。
鄖西一地,在盧象升就任巡撫之前,雖屬於戰略重地,可從來就沒有人重視,當地的防衛力量,可謂是破敗至極,衛所的軍隊沒有任何的戰鬥力,吃空餉、拖欠軍餉的事情比比皆是,衛所軍士逃走的非常多,甚至有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的,但是盧象升出任鄖西巡撫之後,一切都變化了,特別是他率領的天雄軍,雖然只有三千人,可戰鬥力異常的強悍。
流寇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更不知道鄖陽府出現的變化,他們選擇了漢南這個地方,一方面因為這裡幾乎就是三省交界之處,地形複雜,二來也是因為這裡的防禦力量太弱,從陝西各地來看,屬於最弱的。
在偵查到流寇大規模移動的趨勢和去向之後,陳奇瑜給盧象升發去了緊急文書,告訴盧象升流寇已經到漢南一帶會和,這是最好的剿滅流寇的機會,不過陳奇瑜在文書之中也明確告知了盧象升,流寇的總人數可能超過二十萬人。
如此龐大的流寇隊伍,盧象升一個人是無力應對的,雖說天雄軍異常的強悍,可是人數太少了,不可能對付大規模的流寇,就在盧象升擔心的時候,陳奇瑜率領的大軍,迅速抵達了鄖陽,與盧象升合兵一處了。
流寇不知道陳奇瑜等人的佈局,依舊在朝著漢南集中。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陳奇瑜和盧象升絕不會放棄。
陳奇瑜與盧象升合兵鄖陽府之後,以五省總督的名義,迅速調集陝西、湖廣與河南三處的兵力,悉數朝著漢南的方向圍攏,要求他們從三個方向圍過來,不能夠放走流寇。
這一次發出的文書,言辭非常的嚴厲,陝西、湖廣與河南巡撫明白其中的意思,他們迅速調集大軍,給與了充足的糧草,從幾個方向朝著漢南的方向集中。
六月初,陳奇瑜與盧象升的大軍,從上津的方向,朝著漢南的而去,一場規模宏大、力爭徹底剿滅流寇的戰鬥終於拉開了序幕。
這場戰鬥,沒有牽涉到延綏巡撫鄭勳睿,可鄭勳睿是高度關注的。
發往陝西巡撫衙門的軍情邸報,也送給了延綏巡撫衙門一份,儘管延綏各地距離漢南很遠,但誰也說不清楚,遭遇到圍困的流寇,是不是有可能逃向延綏各地,畢竟延安府是他們發家的地方,也是他們的老巢,如此情況之下,延綏各地自然需要做好準備的。
其實在調遣陝西等地的大軍過程之中,陳奇瑜和盧象升都想到了鄭家軍,他們也想著給延綏巡撫衙門發函,要求鄭家軍參與此次的戰鬥,不過鄭家軍屬於榆林邊軍的建制,主要的任務就是駐守邊關,這讓他們調動的時候,有了一些顧忌,再加上陳奇瑜調動的兵力已經足夠了,他麾下是山西各地的大軍,已經經歷了很多次的戰鬥,還有盧象升麾下的天雄軍,加上陝西、河南以及湖廣三地的大軍,兵力足夠剿滅流寇了。
而且陳奇瑜身為五省總督,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那就是情報工作,他對流寇的行蹤幾乎是完全掌握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部署,相對來說,流寇就顯得很是被動了。
有了這麼大的優勢,就算是不調動鄭家軍,陳奇瑜也有足夠的把握剿滅流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