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二百零五章 行軍路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五章 行軍路上 (1 / 2)

站在點軍臺上面,鄭勳睿看著黑壓壓的將士,振臂高呼,僅僅喊出了一句話。

“兄弟們,我帶著你們去打勝戰。。。”

這句話猶如春雷,讓所有的軍士激動,他們不習慣文縐縐的話語,更不習慣長篇大論,對於如此直白的要求和期盼,如此高昂的自信,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崇禎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卯時一刻,三萬大軍離開延綏鎮,朝著河南的方向而去。

前軍是一萬五千騎兵,鄭勳睿、徐望華、劉澤清、洪欣瑜等人在隊伍的中間,洪欣濤在隊伍的最前面,洪欣貴在隊伍的最後面,他們行軍的速度奇快,十六個方隊在官道上疾馳,揚起了漫天的黃沙。

中軍一萬五千人,絕大部分都是步卒,他們的行軍速度也不慢,所有人都是低著頭趕路,沒有人關心道路兩邊的情形。

最先出發的斥候,早就在偵查周邊的情形,在延安府境內的時候,斥候稍微輕鬆一些,一旦離開了延安府,進入西安府,他們的注意力就高度集中,責任也更加的重大了。

十二月二十二日夜,飄飄揚揚的大雪開始落下。

前軍一萬五千人,已經抵達潼關。

子時,雪愈發的大了,大軍在潼關安營紮寨,天亮之後出發。

延綏鎮到潼關,一千五百多里地,前軍三天抵達,完全按照計劃好的行軍速度前進。

鄭勳睿、徐望華和劉澤清等人,冒著大雪巡查,帳篷裡面的燈火都沒有熄滅,地上已經鋪滿了白雪,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還有兩天就是小年夜了,尋常的百姓早就回家和家人團聚,準備過年了。

鄭勳睿看著如此的景色出神,大雪落在了氈帽上、披風上,讓他變成了一個雪人。

良久,鄭勳睿長嘆一聲,吟出了一首詩詞。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身旁的徐望華,細細品味詩詞之後,情不自禁的發出一聲讚歎。

“屬下早就聽聞大人之學識深厚,如此絕佳詩句,也只有大人才能夠有感而發。”

“徐先生,我沒有想到這些,自從進入朝廷之後,我就沒有吟誦過詩句了,我一直認為,詩詞都是用來抒發內心情懷的,若是每日裡都被諸多的瑣事忙的焦頭爛額,不可能有時間去琢磨詩詞,剛剛情不自禁吟誦詩詞,也是想到了戰鬥之殘酷啊。”

徐望華、劉澤清和洪欣瑜等人,看著鄭勳睿,沒有說話。

“一將功成萬骨枯,誰也不願意廝殺,可有些廝殺是難以避免的,有些血是必須流的,對於流寇,我曾經也是同情的,他們之中的絕大部分人,走投無路,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造反,可我後來改變了想法,不再將流寇看作是流民。”

“流民只要得到朝廷的救濟和安撫,就能夠迅速穩定下來,老老實實的種地生活,可流寇就不一樣了,他們當初造反是迫不得已,一旦造反的時間長了,他們的心態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燒殺劫掠,能夠輕易得到財富和女人,他們享受到了榮華富貴,不再滿足於平靜的生活,不願意付出勞動,不願意繼續種地,哪怕朝廷給與他們糧食,也無濟於事,他們的要求更高了,恐怕他們自己都不明白究竟想要什麼。”

“流寇在這個階段的時候,朝廷必須下決心剿滅,不能夠有絲毫的憐憫,可惜犯下這等錯誤的大人太多,楊鶴與陳奇瑜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的錯誤不能夠饒恕,正是因為他們的鼠目寸光,讓流寇認識到了問題,感覺到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夠形成更大的力量。”

“流寇在河南的大聯合,說明他們的發展進入到了另外的一個境界,朝廷若是繼續想著招撫,那就是引狼入室了。”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身的殘忍,所以我對流寇是絕不會客氣的,或許你們覺得我對付流寇太不留情,以前的幾次征伐,對於已經投降的流寇,都毫不留情的斬殺,這好像是有失風度,可我寧願不要這樣的風度,也要天下太平,百姓過上平靜富足的生活。”

徐望華被震驚了,他隱隱的感覺到,鄭勳睿未來的發展,絕非常人想象的那麼簡單,這種志向和認識,也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