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三百三十四章 框架形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四章 框架形成 (1 / 2)

(九月到來,期盼得到讀者大大更多的支援,拜謝了。£∝,)

漕運如此重大的事宜,孤軍奮戰是不可能有什麼成效的,必須要有官府和百姓的配合,此次漕運任務的順利完成,得益於鄭家軍的強悍,可是這樣的情形只是暫時的,鄭家軍不可能長時間從事漕運事宜,鄭家軍有自身的任務,不斷發展強大才是其目前該做的事情。

早在動手之前,鄭勳睿就有著深遠的計劃,第一步是嚴懲作惡多端的官吏,以及漕幫,在此基礎上樹立起來漕運總督府的威望,但也要維持地方官府的正常運轉,應該說這一步的目的基本達到了,被鄭勳睿訓斥的近五百官吏回到地方之後,變得格外的老實,老老實實做事情,再也不敢打漕糧的主意,對於漕運總督府下達的文書以及告示,都是不折不扣的執行,這些官吏也維持了地方官府正常的運轉,讓各地慢慢平靜下來。

第二步就是官吏必須配備到位了。

漕運總督府六房的司吏、典吏以及承差,幾乎都更換了,文坤成為了正八品的知事,統管六房,當然在重大的事情方面,文坤還是要及時給鄭勳睿稟報的,而且在處理日常事物的時候,也是充分尊重徐望華的意見建議。

但這僅僅是開始,地方官吏的配備,以及衛漕兵丁的調整,同樣要著手進行,畢竟漕運牽涉到方方面面,而且僅僅是官府的動作,也是不行的,既然打掉了漕幫,那就應該有相應的地方組織來協調漕運的相關事宜,畢竟官府的官吏對漕運不可能特別的熟悉。俗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大明的官吏,對商賈事宜都不是特別的熟悉,這是因為體制緣故造成的,短時間之內也不可能改變。如此的情況之下,就必須有民間組織出面來協調漕運的事宜。

這第二步是整治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

所以鄭勳睿的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到這上面了,他的計劃是很深遠的。

漕運並非最為重要的事宜,說起來就是利用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的物資交流,這個任務並不是很複雜,無非是掌管此事的官吏,以及民間的某些協調組織,產生了邪念。加之這裡面有東林黨人插手了,讓漕運變得異常的複雜,也變得黑幕重重,一旦斬斷了其中的利益鏈條,漕運就能夠變得簡單了。

鄭勳睿的主要精力,還是在鄭家軍的建設方面。

此次端掉了十大漕幫,順帶也清除了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漕幫,鄭家軍繳獲了三千萬兩白銀。這些銀子可以做大事情了,同時鄭勳睿和鄭家軍都來到了南方。淮安靠近南京,鄭勳睿計劃的壯大鄭家軍實力、潛心研發火器的計劃,可以開始考慮和實施了。

讓鄭家軍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的軍隊,這才是鄭勳睿最為要緊的事情。

相關的奏摺早就送到京城去了,不過皇上的聖旨和吏部的敕書遲遲沒有下來,鄭勳睿也不好催促。這期間他接到了楊廷樞的來信,楊廷樞仔細說了京城裡面的波動,說到朝野對淮安發生的事情,還是有著很多議論的,但是皇上沒有專門提及此事。早朝也沒有議論這件事情,幾個押解到京城的知府,關在大理寺的監牢裡面,暫時也沒有人理睬。

京城裡面如此平靜的局面,應該是在鄭勳睿的預料之中的,他早就做過前期的準備事宜,寫了好幾封信,穩住了某些人的情緒,要不然出現這麼大的事情,京城裡面豈不是炸鍋了。

聖旨和敕書遲遲不下來,鄭勳睿想到了東林黨人。

淮安的動作,應該是威脅到東林黨人的根基了,且不說京城,就說南方,東林黨人引以為豪的黃道周都親自出面了,可見東林黨人是察覺到了危險的,只不過沒有地方著手。

當然鄭勳睿有著絕對的信心,這一次的動作,迅雷不及掩耳,東林黨人不可能做出很好的準備,也想不到其他的辦法來應對,不僅僅是這樣,一旦做好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所有事宜,接下來鄭勳睿就要開始對準南方的那些士大夫和商賈了。

所以鄭勳睿不著急,耐心等待皇上的聖旨或者是吏部的敕書。

十一月初一,吏部的敕書終於到了。

史可法出任巡漕參政,馬士英出任督催參政,粟建成出任押運參政,三人的品階皆為從三品。

梁興力出任巡漕御史,趙單羽出任督催御史,兩人的品階皆為正七品。

曹馳出任巡漕主事,顧夢麟出任倉場主事,文坤出任漕運總督府知事,三人的品階皆為正八品。

馬祝葵出任淮安府知府,羅昌洛出任揚州府知府,李長順出任廬州府知府,黃輝旭出任鳳陽府知府,馬代坤出任徐州知州,李攀龍出任山陰縣知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