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二百六十三章 廷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六十三章 廷杖 (1 / 2)

readx(; 正月二十五,早朝。

乾清宮,內閣大臣,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翰林院大學士,六科給事中在乾清宮內,諸多的監察御史和翰林庶吉士則是在乾清宮外站立。

溫體仁的臉色很不好,他關於都察院的話語,早就傳出去,鬧得沸沸揚揚,按說票擬上去之後,誰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應該結束了,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內閣討論的話題迅速傳出去了,以至於釀成了異常大的爭論。

都察院右都御史唐世濟,是溫體仁提名的,按說應該和溫體仁一條心,可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唐世濟的態度突然出現了轉變,這種轉變在正月之後,變得特別明顯,處處維護張溥和張採等人的利益,讓溫體仁隱隱感覺到了東林黨的拉攏和利用。

溫體仁敢於在內閣直接批評都察院和翰林院,其實就是因為唐世濟和翰林大學士沈忠仁是自己人,可惜問題偏偏處在了自己人的身上。

皇上同樣沒有什麼表情,聽著都察院右都御史唐世濟的建議。

建議其實很簡單,反對左副都御使陝西巡撫鄭勳睿出任兵部左侍郎五省總督,提議洪承疇繼續負責剿滅流寇事宜,敕封盧象升為兵部左侍郎,兼任湖廣巡撫,協助洪承疇剿滅流寇事宜,兩人可以分工合作,洪承疇主導陝西山西河南三省剿滅流寇事宜,盧象升負責湖廣和四川剿滅流寇事宜。

至於說原因,其一是剿滅流寇需要時間,儘管說幾個月時間以來。發生了一些問題,但不能夠因為出現偶然的情況,就臨陣撤換大將,這於事無補,其二是洪承疇乃是文武兼備的難得人才。多年來負責剿滅流寇事宜,而且在大同抗擊後金韃子,也取得不俗戰績,剿滅流寇是朝中大事,必須讓穩妥之人負責,言下之意鄭勳睿太年輕。取得勝利不過是偶然情況。

唐世濟最後也挽了一句,那就是即使撤換負責剿滅流寇事宜的人選,也應該尊重洪承疇大人的建議,讓盧象升出任五省總督,畢竟洪承疇熟悉北方五省的情況。

唐世濟說完之後。懇請讓監察御史張溥張採,以及翰林院庶吉士楊彝龔鼎孳和吳昌時等人進入乾清宮,論述其堅持洪承疇繼續負責剿滅流寇的緣由。

皇上沒有反對,五人進入了乾清宮。

溫體仁的臉色有些發白,他倒不是擔心張溥等人,他感覺到不對的是唐世濟的態度,敘事的過程之中,唐世濟始終沒有看他一眼。這讓溫體仁有了背叛的想法,況且這種自己人的背叛,對於他的打擊是最大的。這明顯是讓外人看笑話。

溫體仁隱隱覺得,東林黨的力量,遠不是他所估計的情況,恐怕他出現了失誤。

張溥代表五人開始侃侃而談,所論述的理由,和唐世濟說的差不多。只不過詳細很多,解釋理由的時候。也是引經據典,甚至拿出了儒家的學說予以論證。

“。。。臣彈劾內閣首輔溫大人。內閣次輔文大人,內閣輔臣兵部尚書張大人。。。”

張溥此言一出,乾清宮裡面迅速變得安靜起來了。

“都察院本是秉承皇上旨意,監督群臣,理應剛直不阿,溫大人身為內閣首輔,強行壓制御史的話語權,此乃是大逆不道之舉,此乃矇蔽皇上之做法,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文大人身為內閣次輔,不能夠秉持正義,一味符合,喪失讀書人之氣節。。。”

“張大人身為兵部尚書,獨斷專行,壓制都察院之建議,此乃令人不齒之行為。。。”

張溥用詞犀利,超乎了任何人的想象,就連唐世濟的臉色都有些發白,他可能沒有想到,張溥來到了乾清宮,居然有如此的言語。

唯有內閣輔臣錢士升臉色自如。

溫體仁的臉色微微變化,想不到一個七品的監察御史,居然在乾清宮彈劾他這個內閣首輔,文震孟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張鳳翼的臉色微微發白,盯著張溥,眼神很是犀利。

張溥說完之後,張採楊彝龔鼎孳吳昌時等人悉數跟著發言,彈劾溫體仁文震孟和張鳳翼。

皇上的臉上依舊沒有什麼表情,站在皇上身後的王承恩,臉上也沒有表情。

張溥等人說完之後,四周安靜下來。

皇上終於開口了。

“溫愛卿文愛卿張愛卿,你們有什麼意見。”

皇上沒有直接點張溥等人的名字,這讓溫體仁內心有了底氣,他知道皇上不相信張溥等人的彈劾,再說皇上不可能相信此等無稽之談,內閣輔臣那麼多,偏偏點了幾個對東林黨不利的人來彈劾,其餘的相安無事,就算是傻子,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區區張溥等人,以為代表東林黨出頭,就能夠引發巨大的轟動,就能夠為東林黨爭取到更大的權力,豈不是笑話,幾個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子,還太嫩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