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二百五十四章 側重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五十四章 側重點 (1 / 2)

事態的發展,比鄭勳睿想的要複雜,一面是東林黨人毫無顧忌的暗算,一面是周遭的局勢不斷的惡化,雖說陝西各地的情況大致平靜,可是山西、河南、山東、湖廣和四川等地,因為不同程度的災荒,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朝廷沒有那麼多銀子救濟,導致流民的數量大規模的增加。

楊廷樞出任山西巡撫之後,寫來了好幾封信,叫苦不迭,沒有想到局面如此的混亂。

遼東的局勢更是複雜,皇太極的權力完全穩固,而且親率大軍征服了察哈爾部落,察哈爾部落的首領林丹汗,也是蒙古所有部落的共主,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因為皇太極的進攻,被迫朝著西面逃走,崇禎七年在逃亡的路途之中病死,林丹汗的兒子額哲,崇禎八年投降皇太極,皇太極藉此征服了察哈爾部落,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加上早已經歸順的科爾沁部落等,皇太極已經統一了漠南蒙古,自此,後金西面的威脅全部解除,皇太極可以專心致志的進攻大明王朝了。

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的時候,同樣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哈赤留下的是八大貝勒共治國政的格局,皇太極並沒有很大的實權,他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按月分值,輪流執政,其餘三大貝勒處處掣肘皇太極,這也是後金四大貝勒的由來。

皇太極畢竟不是一般人,也不會容忍這種群龍無首的局面,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籌備之後,他動手了,崇禎三年,皇太極藉口二貝勒阿敏棄守灤州、遷安、永平、遵化四城、敗回瀋陽的契機,大做文章,將阿敏囚禁,將其所屬的人口、奴隸和財產盡數剝奪。

崇禎四年,三貝勒莽古爾泰與皇太極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莽古爾泰氣急之下,甚至準備拔刀,皇太極不會善罷甘休,迅即革除莽古爾泰三貝勒的身份,降為一般的和碩貝勒,之後同樣剝奪了莽古爾泰正藍旗旗主的身份,由皇太極親掌。

見到局勢不對,大貝勒代善急流勇退,對皇太極表示臣服,主動提出來廢除輪流執政的奏摺,表示皇太極才是後金的大汗,在交出權力之後,得以保全自身。

皇太極在徹底掌控政權之後,立刻開始緩和和調整滿漢關係,基本穩定了遼東以及後金的漢人,讓自身的權勢更加的鞏固。

自此,一個強大的後金不可避免的屹立在遼東了。

鄭勳睿很清楚,如此的情形之下,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而且他更加的清楚,憑著陝西一地,根本無法改變整個的局面,大明內部若是無法穩定,轟然倒塌是遲早的事情。

解決的辦法也不是沒有,那就是徹底進行改革,一方面改變現有的賦稅制度,大幅度的增加商貿賦稅,讓國庫充盈起來,第二個方面是減輕農民的負擔,讓農民休養生息,第三個方面就是調集南方的糧食,對北方進行大規模的救濟和援助,採取以上三個措施之後,可以暫時保持住朝廷的運轉,拿出銀子來打仗。

可惜這樣的局面,不可能出現,不管是東林黨,還是浙黨,都不會損害自身的利益,都是要保護南方計程車大夫和商賈的利益,那畢竟是他們自身的利益。

暫時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考慮。

鄭勳睿已經給鄭錦宏交底,那就是排除一切干擾,發展自身的力量,這自身的力量,就是鄭家軍。

鄭家軍由鄭家的護院發展而來,最初就是洪家堡的八百護院,鄭勳睿出任延安府知府之後,歷次圍剿流寇,不斷壯大鄭家軍的力量,歷經五年的時間,到了崇禎八年,鄭家軍已經發展到四萬人,成為一支任何人不敢小覷的力量。

鄭家軍擁有四萬匹戰馬,可以說四萬鄭家軍全部都是騎兵。

不過如此龐大的鄭家軍,開銷也是天文數字,每年開銷的白銀,超過二百萬兩。

朝廷沒有給鄭家軍一錢銀子,所以說鄭勳睿也沒有必要給兵部報備鄭家軍的軍士數量,迄今為止,兵部的材料之中,鄭家軍的總人數不過是五千六百人,也是一個衛所擁有的兵力,這不得不說是笑話。

鄭家軍想要完全保密,也是不大可能的,朝廷之中有人知道鄭家軍的力量龐大,至於說鄭家軍到底有多少的軍士,只有極少的人知道,沒有誰敢在如此緊要的關頭算計鄭家軍,畢竟鄭家軍穩住了陝西的局面,要知道陝西穩定了,朝廷可以說是基本穩定了西面的局勢。

鄭勳睿的發展之路,其實也很明確,那就是唐朝時期的藩鎮之路。

不過在如今的局勢下面,想要成為藩鎮,可能性也不是很大,畢竟時代不一樣了。

所以鄭勳睿還是比較謹慎的,對於鄭家軍的諸多事宜,基本都是保密的。

火器的研發,成為鄭勳睿揮之不去的困擾。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