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二百四十四章 算是智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四章 算是智慧 (1 / 2)

朝廷之中的暗流,文震孟不可能不知道,但作為內閣次輔,他必須顧全大局,有些時候就必須讓鄭勳睿忍受委屈了,幾年時間以來,鄭勳睿的所作所為以及取得的成績是擺在眼前的,文震孟很清楚,鄭勳睿的能力比他強太多,可惜這樣的人才,註定是要遭受打擊的。

浙黨和東林黨之間,已經有聯合的味道,這主要是內閣首輔溫體仁在盡力的拉攏人才,穩固自身的地位,譬如說在洪承疇負責剿滅流寇的事情上面,就是東林黨的提議,得到了溫體仁的贊同,要不然皇上也不會下旨。

不過朝廷之中,東林黨和浙黨之間的鬥爭還是存在的,可一旦牽涉到某個方面的利益,兩方面往往能夠找到一致之處,聯合起來發力,對待鄭勳睿的態度,就是最好的說明。

其實鄭勳睿的能力,溫體仁也是認可的,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鄭勳睿與東林黨勢不兩立,也不願意攀附浙黨,這就註定在朝廷之中成為孤獨的一派,遭遇兩方面的打壓,東林黨和浙黨都很清楚,一旦鄭勳睿真正的強大起來,他們都討不到好,所以還不如趁著現在,狠狠的打壓鄭勳睿,讓鄭勳睿在朝廷之中沒有出頭之日。

這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也促使文震孟深思,他以前所奉行的道理是不是正確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反思,讓文震孟對鄭勳睿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鄭勳睿不攀附任何人,更是不願意加入到所謂的東林黨和浙黨之中,這是很難得的選擇。

最讓文震孟寒心的,還是姚希孟的變化,兩人本來是情同手足的關係,可以說是無話不談,可因為鄭勳睿的事情,兩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裂縫,更加零文震孟沒有想到的是,姚希孟竟然加入到對付鄭勳睿的隊伍之中,究其原因,無非是自身的顏面受到了不值得一提的傷害,到了這個時候,文震孟對姚希孟那種迂腐的態度,已經非常不滿了,他甚至認為,姚希孟當年所謂的和閹黨做鬥爭,是不是也包含有其他的味道。

當初討論讓洪承疇負責剿滅流寇的時候,姚希孟是大力支援的,而且是沒有什麼緣由的支援,可是看看如今的結局,南陽府城被攻陷,曹文詔戰死,三千關寧鐵騎被斬殺,如此慘烈的結局,姚希孟這個時候不說話了。

張溥、楊彝、張採、吳偉業、吳昌時、龔鼎孳等人,都是當年被文震孟看好的,特別是其中的張溥和吳偉業等人,可是看看他們進入到朝廷之中的表現,文震孟唯有感慨自己看錯人了,偌大的年紀,見識還不如鄭勳睿。

出於性格上面的原因,也處於根深蒂固的認識,文震孟不願意和他人爭執,在他內心裡面,還是有著讀書人為上的認識,不管是浙黨還是東林黨,都是讀書人,既然大家是讀書人,那就要顧及到自身的顏面,至於說和閹黨之間的鬥爭,文震孟是不會客氣的。

內閣討論洪承疇奏摺的時候,文震孟沒有發表什麼意見,他不想讓鄭勳睿撿這個爛攤子,崇禎元年至今,流寇一直肆掠,唯有鄭勳睿出面的時候,徹底壓制了流寇,讓流寇四散而逃,面臨被剿滅的結局,可就是這種大好的局面,卻被朝中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文震孟認為,這個時候鄭勳睿不能夠參與到剿滅流寇的事宜之中,這明顯就是渾水,若是鄭勳睿立功了,明顯會遭遇到不少人的嫉恨,若是不能夠徹底剿滅流寇,朝中某些人更是有話說,所以最為明智的選擇,就是繼續擔任陝西巡撫。

內閣討論完畢,文震孟就給鄭勳睿寫信了,這一次寫信,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他將自身的分析,以及朝廷裡面的諸多情況,全部都寫出來了,如何判斷這些局勢,如何做出選擇,文震孟沒有在信函裡面表露,他相信鄭勳睿自身能夠做出最好的選擇。

文震孟也感覺到了溫體仁的進攻,好幾次在皇上的面前,溫體仁毫不客氣的彈劾了他,只不過皇上沒有聽從,溫體仁在內閣首輔位置上面,接近兩年的時間,勢力慢慢的建立起來,態度和以前也不一樣了,如此情況之下,文震孟不知道自己還能夠在內閣次輔位置上面多長的時間,必須趁著這個機會,將所知道的情況告知鄭勳睿,讓鄭勳睿做好一切的準備。

最為氣憤的要算是楊廷樞了,他和鄭勳睿之間的關係,誰都是知道的。

出任詹事府少詹事,接近兩年的時間,期間內閣曾經提出建議,讓楊廷樞到南京去主持翰林院的事宜,這個建議被內閣次輔文震孟否決了,這表明不僅僅是有人想著對付鄭勳睿,也想著對付和鄭勳睿關係最好的他了。

剿滅流寇的大好局勢毀於一旦,楊廷樞感覺到憋屈,可惜他無能為力,退出應社之後,很多的壓力讓他喘不過去來,被提拔和重用的事宜,也看不見苗頭。

這一次,楊廷樞忍不住了,直接給皇上奏摺了,矛頭直接指向了張溥和張採等人,說兩人身為監察御史,不能夠全面瞭解情況,貿然提出了彈劾奏摺,致使朝廷誤判,導致剿滅流寇的事宜,遭受了巨大的波折。

寫出這個奏摺,表示楊廷樞和張溥、楊彝、張採、龔鼎孳、吳昌時、吳偉業等人的矛盾公開化了,也等於是和東林黨的爭議公開化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