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一百四十二章 閏十一月大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二章 閏十一月大雪 (2 / 2)

如此就讓老百姓集中起來,這是鄭勳睿沒有想到的,府衙的第三道告示迅速發下去了,這是給官府的文書,要求州縣衙門,趁著這個時間,統計戶數和人口,要求統計儘量要準確,看看延安府各地到底還有多少的人口。

州縣衙門對府衙的告示議論紛紛,但已經被朝廷斬殺的趙牧,就是榜樣,誰也不敢違背知府大人的命令,成為下一個趙牧,再說知府大人早就派遣府衙的官吏,到州縣統計了錢糧,知府大人也承諾了,會給州縣一定的糧食的銀子的補助,只要是查證屬實的開銷,賬目清楚,府衙都會認賬的,如此情況之下,誰都想著多挖一些池子出來,那樣可以得到更多的錢糧。

至於說人戶的統計工作,很長時間沒有做了,這其實是州縣衙門的職責,每年都要進行統計的,大家倒也是習慣的,在說知府大人沒有強迫州縣官吏冒著生命危險到村鎮去,這就很不錯了,所以人戶的統計事宜也很快鋪開。

大量的池子挖出來了,但雪水幾乎沒有收集到什麼。

就在眾人著急的時候,閏十一月十五,大雪開始來臨了。

以往這樣的大雪,在官吏和百姓的眼裡,那就是巨大的災難,可今年的情況不一樣了,不知道有多少的百姓盼著大雪,大雪降臨,就好比是過節一樣,因為這一次官府說了,收集雪水將得到銀子的獎勵。

百姓迅速開始動作,想方設法的收集雪水。

就連衙門裡面的吏員和衙役,也加入到隊伍之中,他們若是收集到雪水,一樣能夠得到獎勵,本來還半信半疑的百姓,看見吏員和衙役都開始做了,還有什麼值得懷疑的。

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州縣衙門組織百姓,開挖了上萬個池子,他們也明白,這些池子蒐集雪水,目的是為了抗旱,畢竟連續幾年的大旱,已經讓百姓陷入到絕境之中,只是他們懷疑,是不是會有大雪,畢竟崇禎二年的時候,全年幾乎沒有落下一滴雨雪。

大雪來臨的時候,鄭勳睿的威望空前的上升,所有人都覺得怪了,知府大人不僅僅能夠剿滅流寇,還知道今年有大雪,這真的是神了。

積澱起來的白雪迅速被收集起來,絕不能夠浪費了,跟多的人則是找到了各種各樣的器皿來收集,一些百姓也明白雪水的重要,自家也開始收集。

官府下發的棉被,這個時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百姓免去了遭受凍傷甚至凍死的情況,絕大部分的百姓都能夠度過這個嚴寒的冬天了。

收集雪水的範圍不斷擴大,從城池開始往村鎮蔓延,官府也在這個時候適當的提醒,必須要注意嚴寒的氣候,不能夠因為收集雪水和掙錢丟掉了性命,這個提醒非常的重要,除開一些青壯能夠走的遠一些收集雪水,其餘的老弱婦孺,幾乎都是在附近收集的。

冬小麥早就種下去了,因為閏月,故而來年的收穫季節,也就是在四月份左右,這種感覺上面的錯覺,對老百姓是極大的鼓勵,老一些的人都清楚,瑞雪兆豐年,看來連續四年的災荒,有望結束了,若是冬小麥能夠獲得豐收,至少能夠保證來年的生活了。

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鄭勳睿是很高興的,只不過大雪持續的時間,出乎了他的預料,足足下了三天三夜,要不是知府衙門發出告示,讓各地官府和百姓做好準備,這場大雪將成為巨大的災難,無數人無法抵禦,對凍餓致死。

一個正確的決策,讓老百姓度過了最為危險的時間,而且讓老百姓的精氣神提起來了,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旦精神垮了,那就沒有辦法挽救了,陝西那麼多人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就是因為徹底失去了希望,看不到任何的未來了,所以鋌而走險,加入到流寇隊伍之中,其實這些人是不想造反的,沒有誰天生就想著造反。

再說這個時代的老百姓,要淳樸很多,官府只要做了一點點的事情,老百姓就能夠記住好長的時間,感恩戴德,其實這些事情,在鄭勳睿看來,都是官府應該做的事情,畢竟是老百姓養活官吏的,要是不能夠為老百姓做事情,還要官府有什麼作用。

府衙的吏員和衙役也同樣出去收集雪水了,鄭勳睿沒有阻止,其實在延安府各地做官不容易,做吏員和衙役也不容易,地方上太窮了,他們也難以維持生活,更不要說有多少的外水了,趙牧那樣的官員,畢竟是極少數。

接連決策的正確,讓鄭勳睿的精神也好起來了,只要來年的冬小麥、玉蜀黍和甘薯能夠獲得豐收,那麼一切的問題都能夠暫時得到緩解,雖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尚需要好些年的時間,但只要情況好轉,今後的事情就會順利很多了。

鄭家軍的訓練更加的頻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正是鑄造鄭家軍的最好時機。

鄭勳睿給家裡寫信了,告訴父親鄭福貴,來年玉蜀黍種子和甘薯種子,種植面積擴大到三千畝的規模,其中千畝的玉蜀黍和甘薯種子,全部提供給延安府,當然,這些種子也是要出錢購買的,只是價格上面,要便宜很多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