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六十三章 鄉試內簾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三章 鄉試內簾官 (1 / 2)

應天府鄉試,按照慣例來說,與南京禮部幾乎是沒有關係的,儘管說南京的官署的設定,與京城北京是差不多的,可是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卻沒有那麼大的權力,他們所能夠管轄的範圍,也就是南直隸,其中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管轄有南京京營,也可以直接干涉南直隸所轄鳳陽巡撫和應天巡撫,更可以直接管轄各府的官吏,因此還是有些權力的,其次就是戶部還有一些實權,畢竟是管轄南直隸的錢財。

來到南京六部和都察院任職的官員,大都是在朝廷不如意了,遭遇到貶斥,或者是一直都沒有收到朝廷的重視,或者是皇上看你不順眼,不過你的影響又很大,不好怎麼處置,那就放到南直隸去當官,眼不見為淨。

南京禮部尚書董其昌就是屬於第三類的。

董其昌的名氣非常大,曾經是明光宗的老師,儘管說明光宗上任一月就暴卒,沒有形成什麼樣的影響,可董其昌畢竟是帝師,這樣的身份是抹不掉的,加上其一手書法的確是了得,在大明官員之中,絕對是排名第一的。

董其昌最大的缺陷,或者說個人的性格,那就是對政治非常的敏感,一有風波,就堅決辭職不幹,絕不會攙和到風波之中,這樣的性格,令登基時間不長、想著大有一番作為的皇上來說,那是非常頭疼的,皇上思來想去,只有將董其昌安排到南直隸去,出任南京禮部尚書,這個職位清閒,有有著不一般的尊容和地位,最為適合董其昌了。

董其昌到任之後,的確表現出不一般的作為,他對政治沒有絲毫的興趣,整日沉醉書法之中,同時和南直隸的讀書人也有接觸,與其他想著改變自身命運的官員是完全不一樣的。

董其昌這樣的態度,也為自己獲得了好處,不過問官場上的事情,不爭權奪利,自然是受到其他官員的歡迎的,在讀書人之中的威望也很不錯。

可惜事情往往都是兩面的,南直隸鄉試臨近,皇上的聖旨下來了。

董其昌出任南直隸鄉試的內簾官,而且是第一內簾官。

這也就意味著,董其昌是南直隸鄉試的主考。

內簾官一共有六人,其中主考官一人,副主考一人,同考官四人,因為南直隸的考生人數太多,同考官的人數增加到十人,如此內簾官總數達到了十二人。

主考官的職責,主要是負責出考題,同時審定考生答卷,鄉試謝元必須是主考官定下來,其餘考官不能夠做出決定。

副主考的主要職責,是協助主考官出題,同時審閱考生試卷,同考官的職責,主要是協助主考官出題,同時負責閱卷。

鄉試同時還有補簾官,補簾官的人數不固定,主要職責就是巡視考場,維持考試秩序,禁止喧譁,也負責有監視內簾官的職責,防止內簾官在考試之中包庇某個考生。

其餘什麼收掌試卷官、彌封官、謄錄官、對讀官等等,都有著具體的職責。

董其昌成為了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這引發了所有人的好奇,按說鄉試的主考官應該是朝廷直接派遣的,要麼是禮部的官員,要麼就是六科給事中,本地官員是不允許成為主考官的,免得有串通的嫌疑。

不過這也很好理解,皇上登基的時間不長,需要大量的人才,鄉試就是選拔人才的起點,唯有透過了鄉試,成為了舉人,才能夠參加會試和殿試,才能夠進入朝廷為官,才能夠直接為皇上和朝廷服務。

正是因為董其昌的影響大,學識很是深厚,成為南直隸主考官,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前來宣旨的是禮科給事中魏呈潤,毫無疑問,魏呈潤就是南直隸鄉試的副主考了,按照道理來說,南直隸的內簾官應該是翰林官前來的,不過董其昌成為主考,就沒有必要派遣翰林院的官員前來了。

至於說其餘的考官,那是主考和副主考商議之後決定下來的。

董其昌對於這個任命非常的高興,絲毫沒有推辭,欣然接受了,要知道南直隸是為朝廷輸送人才最多的地方,每一次的殿試,南方錄取的進士最多,其中以南直隸排名第一,浙江排名第二,大抵都是如此的,能夠成為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就意味著有很多的學生了。

眾人對董其昌成為南直隸鄉試主考官,主要是從學問方面分析的,但南京兵部尚書楊成,從中看出了端倪,董其昌不喜歡過問爭執,也從來不牽涉到黨爭之中,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夠成為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至於說朝廷之中的官員,絕大部分都是有著偏向的,就算是沒有陷入到黨爭之中,可也有較為明確的態度,這樣的情況,在六科給事中也表現出來了。

南直隸的主考可不簡單,若是有著明確的政治傾向,豈不是要直接影響到被錄取的舉人,這對皇上來說,肯定是不利的。

魏呈潤前來宣旨的時間,是七月二十五日,來到了南京之後,他就進入到守備衙門。

這裡戒備森嚴,由南京京營的軍士直接守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