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傳奇> 第四十九章 徐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九章 徐州 (1 / 2)

離開蘇州,沿途的常州、鎮江、揚州和淮安等地,基本都是帶有江南的氛圍,大都是小橋流水的委婉,這些地方普遍算是富庶的,特別是揚州,曾有歇後語: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說明了揚州的富庶,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面比較,揚州甚至隱隱強於蘇州。

不過相比較來說,淮安的情況就要差一些了。

一路上的奔襲,全部都是楊賀做出安排,從蘇州到常州,兩百里地,用了一天的時間,累的楊彝和顧夢麟幾乎說不出話來,從常州到鎮江,一百二十里,三個時辰趕到,至於從鎮江到揚州,七十多里地,一個時辰左右就到了,最為辛苦的還是揚州到淮安,三百里地,也是一天的時間趕到。

隨著奔襲的次數增多,鄭勳睿開始明顯的適應了,楊廷樞適應的速度更快,楊彝和顧夢麟則是咬牙堅持,從年紀上面來說,兩人恢復的速度要慢很多,但既然大家都是如此,他們也只能夠跟隨,不好意思說吃不消。好在兩人配備的也是烏珠穆沁馬,耐力超強,雖不是正規的戰馬,也能夠適應快速的奔襲。

淮安距離徐州四百五十里地,想要一天趕到是不可能的,關鍵是坐騎吃不消。

鄭勳睿和鄭錦宏騎乘的阿拉伯馬,平日裡都是楊賀與鄭錦宏兩人餵養的,楊賀按照戰馬的要求,對兩匹阿拉伯馬進行了適當的訓練,不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兩匹阿拉伯馬的優勢完全展現出來,性格溫順,特別是在突然提速方面,強於烏珠穆沁馬,但問題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在耐力和持久力方面,稍遜於烏珠穆沁馬。

鄭錦宏的素養也在迅速提升,楊賀有意多鄭錦宏進行了一些訓練,譬如說在觀察周遭的形勢、行軍途中應該要有一些什麼準備,以及抵達目的地之後,首要的是觀察地形等等,鄭錦宏的接受能力很強,就連楊賀都感覺到吃驚,他本來以為鄭錦宏跟隨在鄭勳睿的身邊,雖說是下人的身份,但還是沒有吃過什麼苦的,訓練之後才知道,很多時候鄭錦宏的吃苦能力,甚至要超過他了。

遇見好的徒弟,師父都是高興的,以至於楊賀後來將主要的精力,都轉移到鄭錦宏的身上去了,倒是很少關注楊廷樞和鄭勳睿了。

楊彝一路上的表現,證實了鄭勳睿的猜想,很多的時間,楊彝說到的都是東林書院的事情,提到了已經故去的東林書院創始人顧憲成,推崇顧憲成所做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鄭勳睿一路上都是應付了事,畢竟大家在一起遊歷,不可能將關係鬧得很僵,再說顧憲成所作的這副對聯,寓意還是很不錯的,要求讀書人參與到國家大事之中,時時刻刻考慮國家興亡的大事情,這也是應該的。

敏銳的楊廷樞從中看出了端倪,暗自佩服鄭勳睿的判斷,漸漸的對楊彝也流於形勢上面的應付了,覺得楊彝此次跟隨遊歷,居然是帶有目的的,那就很無趣了。

顧夢麟表現淡定很多,他一路上仔細觀察鄭勳睿,很少說話,從來不展現什麼學識上的東西,相反對於鄭勳睿提出來的一些民生方面的問題,是傾盡所能予以答覆,從這些交談之中,顧夢麟感覺到了,鄭勳睿的心思恐怕真的沒有在學識和詩詞上面,人家一路上關心的大都是柴米油鹽的事情,甚至在常州、鎮江、揚州和淮南府城,也是多次詢問這方面事情。

進入到徐州府所轄的地方之後,鄭勳睿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就連楊廷樞、楊彝和顧夢麟等人,也看出來了,儘管說已經到年底,到了冬月的時間,可這裡的百姓和農戶,生活依舊是困苦的,沿途看見衣著破爛、面有菜色的人是不少的,他們掙扎在死亡線上,更加令眾人震驚的是,他們居然看見了流民。

什麼是流民,國家出現了戰亂,老百姓為了躲避戰爭,被迫四處奔波,這才是流民,所謂故土難離,若不是萬般無奈,無人願意離開家園,宋朝詩人晁補之曾經有一首詩,專門說到流民的:生涯不復舊桑田,瓦釜荊南止道邊。日暮榆園拾青莢,可憐無數沈郎錢。

鄭勳睿的神色開始變得凝重,這裡是南直隸所轄的徐州,居然出現了流民,可見大明的形勢已經開始急劇惡化了。

官府對流民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不允許流民進入到城池之中,不管流民遭遇到多麼大的痛楚,部分的官府能夠拿出來一些糧食救濟,就算是不錯了,更多的官府是不理不睬,甚至是進行驅趕和屠殺,這也是明末農民起義有著充足兵源的原因之一,大量的流民在無奈的情況之下,加入到了起義軍之中,為的就是能夠活命,能夠有一口飯吃。

徐州為什麼會出現少量的流民,南直隸境內出現流民,這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

楊廷樞、楊彝和顧夢麟等人不明白,鄭勳睿卻知道一些緣由,徐州的地勢很是特殊,北面靠著山東,西面靠著河南,南面是鳳陽府,應該說山東與河南的局勢,對徐州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徐州連續兩年遭遇不少災害,特別是黃河決堤造成的災害,更是毀滅性的,加之徐州靠近北方,氣候方面與蘇州和揚州等地是有著明顯區別的,一方面是山東河南等地戰亂的影響,一方面是自然災害頻頻,這裡出現貧窮的局面,就不算特別奇怪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