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富貴回到家裡,已經是正月十八了,出門了兩個月的時間,他收穫巨大,但內心也是忐忑不安的,玉蜀黍和甘薯的確存在,可就是在福建,種植的人也不是很多,據說這東西太嬌貴了,稍微不注意,就很有可能顆粒無收的。
鄭富貴咬牙買了四十石種子,其中玉蜀黍二十五石,可以播種一千畝土地,甘薯種子十五石,可以播種三十畝土地,他本來想著多買一些甘薯種子,但還是放棄了,一來運輸方面不是太方便,二來也是因為開銷太大了。
購買這四十石種子,耗費了足足兩百兩銀子,要知道這麼多的銀子,可以買下接近一百石的大米了,足夠維持鄭家大半年的糧食。
可也正是因為價格高昂,鄭富貴完全相信這東西的寶貴了,一路上風餐露宿,他用最快的時間趕回來了。
還沒有來得及歇息,鄭勳睿就組織鄭家所有的男人,以及年輕的女人,還有所有的佃戶,分為了兩幫,開始到田間地頭去了。
鄭家只有五百餘畝耕地,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鄭富貴做生意賺錢之後買下來的,和那些大計程車紳富戶比較起來微不足道,但這樣的條件也算是很不錯了,至少能夠養活家人。
因為耕地不足,鄭富貴找到了四個哥哥,以及其他一些士紳富戶,租賃了五百畝的耕地,說好每畝耕地每年的租賃費用為二兩五錢銀子,首先支付一兩銀子,秋收時節支付剩餘的銀子,如此高額的租賃費用,誰都願意將耕地租出去,所以租賃的都是上好的耕地。
一共一千畝的耕地,其中三十畝種植甘薯,其餘的全部種植玉蜀黍。
買下了這麼多的種子,耗費了五百兩銀子租賃耕地,剩餘的七百五十兩秋收時節支付,可謂是畢其功於一役,已經沒有後退的餘地了。
鄭富貴是非常擔心的,主要就是他不知道如何耕種玉蜀黍和甘薯,當地人願意賣給他種子,卻不願意傳授絲毫的技術。
可鄭富貴沒有想到的是,鄭勳睿非常清楚種植的技術,還說是想方設法從那個大商賈的嘴裡套出來的,種植技術是絕密,好不容易才套出來。
正月十九,所有農戶都還沉浸在春節氣氛之中的時候,鄭家的所有人,以及所有的佃戶都動作了,鄭勳睿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首先就是耕地,深翻耕地達到二十公分,需要耕田三次,其次就是大量的蒐集農家肥,每畝耕地需要四百石農家肥,可以多,絕不能夠少。
趁著天氣晴好的時候,鄭勳睿將所有玉蜀黍的種子,全部攤開在陽光之下暴曬,這令鄭富貴大為吃驚,可事已至此,他也沒有辦法了。
育苗是不成立的,過於的耗費勞力了,沒有薄膜,目前還做不到,鄭勳睿只能夠採用直接栽培的方式了。
穿越之前,他曾經在鄉鎮工作,深入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民種植玉米和番薯,因為親自操作過,對所有種植技術是熟記於心的,這個時候運作出來,得心應手。
這個時代種植玉蜀黍和甘薯,產量不可能與後世比較,一是沒有薄膜,二是沒有化肥,三是種子無法挑選,後世玉蜀黍的產量,每畝可以達到一千六百斤以上,摺合為八石的產量,番薯的產量,可以達到每畝七千斤,摺合三十五石的產量,鄭勳睿不敢有那麼大的雄心,能保證一半就不錯了,也就是玉蜀黍的產量達到八百斤,摺合四石,甘薯的產量達到三千斤,摺合十五石,按照這個產量折算,玉蜀黍和甘薯將產生出來驚人的財富,要知道崇禎年間最缺的就是糧食。
當然鄭勳睿還沒有想到改變什麼,此時他唯一想到的就是家裡需要賺錢,災荒馬上就要到來,商賈大量需要糧食,到時候這些糧食可以賣出去高價錢,鄭家可以瞬間暴富。
正月底,甘薯種子全部種下去,同時四百石的農家肥,全部都施下去了。
二月初,玉蜀黍種子全部種下去,四百石的農家肥也跟著施下去了。
種植的核心技術,只有鄭富貴和鄭勳睿掌握,那就是如何的挑選種子,以及如何給甘薯切塊,鄭勳睿非常自信,這樣的技術,包括福建等地的農戶都是不清楚的,鄭勳睿掌握的播種技術,那是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和總結,產量自然不一樣。
鄭富貴對於種植的核心技術是絕對保密的,他曾經和鄭勳睿兩人通宵的忙碌,不要任何人插手,包括鄭凱華。
鄭勳睿之所以沒有將核心技術告訴鄭凱華,是鄭凱華的年紀太小了,稍微不小心就可能洩漏秘密,對他今後的安排,可能產生影響,如今的鄭勳睿,可不是救世主,他首先要讓自身強大起來,然後才能夠去做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