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節骨眼上,又出這一檔子事,鐵定要受影響。
沉寂片刻。
拓跋修知曉,事已至此,無法改變。
只能做出應付。
便喊道,“命龍玄軍暫調到南雲平原,聽候命令,隨時注意海山南方局勢,及兵力部署,和強者人員動向,及時關注東盛古國的戰事,本皇要最快速度傳到耳中。“
東盛古國並不簡單,野心極大,早想晉升皇朝。
可時機不對。
但底蘊卻凌駕古國,到達皇朝級別,正好再試一試大秦都的底蘊。
若是雙方持恆。
那天風皇朝必然趁著兩敗俱傷之際,一擊斃命,趁機打崩大秦皇朝。
與祭祀的事一起。
可將天風皇朝送上更高的層次。
倘若大秦皇朝強盛恐怖,東盛古國無法阻擋,那就先讓東盛古國填飽大秦的肚子再說,穩定大秦兵力,為天風參加祭祀贏取時間。
畢竟,國打國,不比人打人那麼輕鬆。
人打人,打了一個,還能繼續打第二個。
而打一國,得先要準備兵力部署。
打贏了,也要休息,並接管疆域,也是很消耗精力與時間的。
其實,也的確如此。
滅掉江陵後。
陳初見沒急著,與周邊各朝國全面開戰。
大秦底蘊尚且不足不說,即便擁有十二尊羽化境兇魔族坐鎮,亦支撐不了分散作戰,稍有不剩,激怒各朝國最強底蘊的聯袂攻擊。
那將是羽化境以上的手段,滅國戰鬥。
屆時,大秦真是四面楚歌。
即便有‘小周天星斗大陣’護著,各朝國奈何不得,但大秦也奈何不得他們,這種局面,並非陳初見所想要的。
各朝國聯盟,表面雖一個陣營,但各懷鬼胎。
最好之法,就是分裂開,一個個的滅掉。
東盛古國的事,就是一個爆發口。
這將是陳初見為自己皇妃、臣子報仇的怒火一戰,是東盛古國自己惹的禍,不關聯盟的事,而他要做,就做得像,誰敢插手,那就咬他一口的趨勢。
先嚇一嚇其他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