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蘇木預料,《捉妖記》拍攝進度緩慢。
導演許誠毅以前是在好萊塢搞動畫的,他這是第一次做真人cg電影的導演,根本沒有現場實拍的經驗。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段劇情要拍幾天他都不知道。
有一次,一個副導演拿著一頁紙的戲問他打算拍多久,因為確定時間才好安排接下來的工作。
許誠毅琢磨了一會兒,結合自己做動畫的經驗,說大概得三天。
然而,那段戲只要三四個小時就能搞定。
除了這些,拍戲現場的排程,他也沒什麼經驗。
比如,有的戲只是兩個演員的鏡頭,但現場需要幾十、上百的工作人員輔助,這是他以前從沒經歷過的事情。
甚至有些戲份,他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去拍,只能打電話問監製,然後經驗老道的監製告訴他怎麼弄。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攝影師、執行導演和監製等人的協助,劇組根本沒辦法正常執行。
不只是導演,大部分演員也都是第一次拍真人cg電影。
需要跟cg角色拍對手戲的時候,有點懵逼,不知道該怎麼弄。
打戲還好一些,有特意製作的妖怪玩偶,演員吊威亞,激烈的打戲用替身就行。
這倒不是不敬業,而是有些動作,沒有經過特殊訓練的人,根本完不成。
或者說,即便能完成,效果也不好,還浪費了大量時間,得不償失。
劇組一天執行下來要幾十萬,能耽誤的起?
所以,不要一聽哪個演員用了替身就覺得人家不敬業,得看是什麼情況下,什麼樣的戲份用的替身。
這一點很重要。
蘇木倒是沒用過替身,因為他在這部戲裡就是個菜鳥,不需要飛簷走壁打架。
基本都是捱打,各種狼狽逃竄,連吊威亞的時候都很少。
不過,這不意味著他拍戲的時候就能輕鬆了。
相反,非常難。
他有很多跟cg角色的對手戲,特別是胡巴,只能對著空氣演,或者對著胡蘿蔔,布娃娃演。
對方的神態、語氣全靠腦補,跟和別的演員對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非常難。
看起來跟個精神分裂一樣,一個人傻乎乎地對著空氣說話,驚訝,哭或者笑。
後來,蘇木跟導演提議,有些戲份,可以讓工作人員在旁邊提醒,好讓演員容易把握節奏。
比如提醒“妖怪要砸到你身上了”,然後演員視線跟著移動,動作和表情也跟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