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眉頭微皺。
但他同樣發現,其中關於4級兵種的升級卻極少。
除了10名斯瓦迪亞重騎兵,能升級為斯瓦迪亞王國的頂級騎士以外,其他4級兵種根本沒有任何升級的跡象,這顯然不正確。
4級步兵,斯瓦迪亞步兵因未直接投入戰場,經驗值獲取的少理所當然。
可是要知道。
這場戰役中,弓弩手們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50名維基亞弓箭手和50名斯瓦迪亞弩手形成的箭雨,可射死了不少豺狼人。
現在竟然沒人能升級為5級兵種。
這顯然出乎康德的意料。
思維溝通系統,直接詢問道:“系統,此次史詩級戰役,所獲得的經驗值,難道無法讓更多的4級兵種達到經驗圓滿,升級為5級兵種嗎?”
不懂就問。
系統總會給出一個解釋。
很快。
視網膜上彈出對話方塊:“經驗值不足,無法提供更多4級兵種升級。”
“這就是解釋?”康德微微皺眉。
“是的。”系統很乾脆的回答。
同時對康德詳細解釋道:“此次戰役規模雖大,但敵方多為低階步兵,且士氣低落,狀態極差,經驗值獲取較少,僅能夠中級兵種升級,無法維持大量高階兵種升級,故此僅有10名斯瓦迪亞重騎兵,可升級為10名斯瓦迪亞騎士。”
解釋過後,系統對話方塊隱去。
康德點頭。
的確是系統的風格,乾脆明瞭,從不多廢話。
這場戰役的確是以少勝多,但主要也是精銳部隊對低階部隊的屠戮,在戰爭史上這樣的情景並不少見,而多數史詩級勝利,也正是因為如此。
某種程度上來講,部隊規模的確是量勝於質。
但這也有底線。
具有一定質量的數量部隊,才是最佳的選擇。
否則就如同地球某古國的漢末,佔據數量優勢的黃巾軍被精銳的朝廷兵馬任意屠戮,最終導致全域性崩盤,順便養出一群更加精銳的地方軍閥。
就如同古希臘的某作家說的,一群乞丐不能稱之為軍隊。
而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