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潘從縣城裡回來後,就跟村裡的人說他以後再也不行醫了。他還要搬家。
他的兒子,是正經醫科大學裡出來的,現在在市裡面當醫生。他早就想把老潘接到市裡,是老潘捨不得村裡的人,才一直沒走。
那一次,他願意離開,是因為他到了縣裡面才知道,他這次被會“人贓並獲”,是盤水村的一位村民舉報的,那位村民之所以舉報,只是因為老潘把一種常用的藥漲了兩毛錢。
可是那位村民不知道的是,進藥渠道和進普通商品的渠道不一樣,不是想進貨就能進貨的,老潘根本沒辦法從廠商那裡直接拿藥,他手裡的藥都是去縣裡正規醫院幫他們買的,基本原價買就原價賣了,沒有加過一分錢提成,還自己倒貼車費。
這些事都是樊莎莎的奶奶告訴她的,樊莎莎奶奶之所以離開盤水村去樊莎莎父母打工的地方,一個原因是樊莎莎後來住校,不需要她照顧了,另一個原因就是她也對盤水村的某些人失望了,看見他們就覺得他們都是都是忘恩負義的。
樊莎莎的父母也希望接她出去,因為村裡沒有老潘,新來的村醫是剛畢業的全科醫生,也不曉得奶奶的病情,索性帶到打工的市區裡面,至少那裡醫療條件比村裡好一些。
這一次她回盤水村,是因為老潘也要回來祭祖,順便看望一些老友。
樊莎莎家的老房子一直沒拆,只是空下來了,沒人住。她和奶奶回去後,奶奶就坐在門口,也是老潘祭祖的必經之路上等他。
有村民看見她們祖孫倆,都會湊上來打招呼:“老江啊,好久沒回來啦,你孫女也越長越好看了。”
樊莎莎都被誇的不好意思,她的奶奶卻很淡定,一臉和氣,對他們點頭:“是啊,我孫女長得像我年輕的時候,好看。”
坐在這沒多長時間,他們已經和好多人打過招呼了,在村裡生活,最溫暖的就是從村頭到村尾誰都認識誰。
可是有一個人過來的時候,奶奶卻把臉拉了很長,小聲對樊莎莎說:“你看,那個人就是當初舉報潘醫生的,我們不要理他。”
樊莎莎點點頭,做好了和奶奶一起,對那個人視而不見的準備。
可那人卻笑眯眯地朝著她們倆走過來,也跟她們打招呼:“江老太太回來了啊?”
他主動打招呼,奶奶還是不理他。
樊莎莎有些不太好意思,畢竟人家堆著笑臉,她……就算不想理他,也還是解釋一下吧,跟那人說:“你當初舉報潘醫生,所以我奶奶不想理你。”
那個人無奈說:“江老太太記性真好,那麼多年的事還記得。”
奶奶冷哼了一聲:“你都敢做還怕人家記得嗎?”
那個人倒是好脾氣,依然不生氣,只是嘆了口氣:“我當初舉報潘醫生也非常後悔,來了新的村醫,我才知道潘醫生處處為我們考慮。其實潘醫生走後沒多久,我就後悔了,我跑到市裡跟潘醫生道歉,潘醫生也原諒我了。”
樊莎莎這麼一聽,倒是想反過來勸奶奶了……其實舉報這件事,真的沒辦法評判好壞。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按照政策來執行是對了,政策沒辦法照顧到每一個個例。
“江老太太,其實你不知道,後來縣中醫院裡有政策照顧潘醫生這種考不到證但真的有本事的老中醫,經常請他過去坐診,我現在還是潘醫生的患者呢!”
奶奶有些吃驚:“真的?”
“真的啊……”
那個人剛說完,奶奶看見遠處一群人走了過來,她也不理這人了,趕緊站起來跟那邊揮手:“潘醫生,潘醫生!”
潘醫生聽見喊聲,往這邊看了一眼,立馬迎過來:“老江啊,你啥時候回來的?”
“過年回來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