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是華夏社會上流傳最多的一句話。
的確窮人家的孩子能很小就開始幫家裡做家務,甚至是出門掙錢。
承擔起家裡的負擔,但是這真的是能當家嗎?
只能說願意生活艱苦,更早懂事而已。
而同齡的富人家孩子,家裡人已經帶著出去旅遊,出國旅遊,更早的瞭解各地的風土人情,接觸不同的人擴充眼界。
甚至早早的可以掌握另一門語言。
甚至是經常接觸父母更高階的工作環境,從父母口中瞭解窮人一輩子都理解不到,聽不到的訊息。
富人家的孩子,會被帶去參加高階的宴會,學會貴賓禮儀。
知道怎麼跟人交流,不像窮人家的孩子,只知道拼命的幹活。
認為只要老老實實的幹活就可以晉升。
可事實是這樣嗎?事實上是你好好的幹活,沒別人嘴巴會說,會討上層領導歡心來的實在。
能幹活,始終不如嘴皮子靈活的。
嘴皮子靈活的,始終不如一出生家裡條件就是的。
這已經是系去年在這個社會的常態。
方正小時候走幾里路去上學,回家路上還會幫家裡打一揹簍豬草。
後面實在是家裡孩子多,他又是老大,不得不輟學早點出門打工。
十五六歲就在工地裡搬磚,摸爬滾打十來年,才摸清工地上的套路,以及人情交際,這才在後面組建自己的工隊,靠著巴結別人,幫別人做假賬,虛開發票。
這才混到工程,累的全自己幹,錢到手後還得拿出來一半送禮,好以後還能接到工程。
如果他一開始就家裡條件好,可能別人巴結著就得給他送工程做。
而不是他帶花錢買。
深刻的領悟到這一點時,方正便知道,自己哪怕現在在村裡人眼裡是混的最風光方老闆。
也無法在後面給自己兒子積累更豐厚的資本,讓他能混的比自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