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劉蠻就被劉父安排了工作,關注一下格鬥賽事,然後跟趙冬青他們協商一下誰去,以及宣傳事項。
安排比賽得考量參賽選手的實力,制訂相應的作戰計劃,其次還得考量我方拳手的實力。
如果打不贏那就太慘了。
一般宣傳華夏的拳手,最好的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找個小日子的拳手暴打一頓。
這方法簡單高效。
劉蠻抱著膝上型電腦,坐在長桌上主持會議。
以前看過幾次,加上劉蠻心大,周圍的人也都是熟悉的,所以劉蠻主持會議並不發怵。
“王超明天就是決賽了,對手是米國的職業選手,對方地面實力比較強,王超雖然地面實力也是強項,但是最好不要拖到地面纏鬥的時刻。”
地面纏鬥,一般都是使用柔術裡的關節技,只要稍有不慎露出破綻,就會被對手擒拿的只能認輸。
所以拳手一般都會進行一定地面纏鬥的訓練,同時面對地面能力強的對手,做出相應的防範。
劉蠻地面纏鬥能力一直都是短板,他更喜歡直來直去的打法。
以他的拳頭,一般對手也很難靠近劉蠻,有機會來到地面纏鬥。
王超的對手是個都是高手,之前的幾場比賽都是靠著關節技讓對手認輸。
所以王超的作戰計劃得針對一下對手的強項。
“王超的地面能力也很強,不比對手差,我覺得依舊可以允許地面纏鬥的機會出現。”
會議桌上,另一個教練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劉蠻敲了敲桌子:“是這樣沒錯,但是找正面的格鬥能力,王超明顯要比對方更優秀,地面纏鬥很兇險,王超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露出破綻,就得跟冠軍失之交臂,這是王超的首戰,絕對不能出任何意外!”
劉蠻綜合考量後,覺得地面纏鬥只能作為保底的底牌之一,能不用到最好不用,對方拿不到機會,就只能面對王超的拳頭。
對方在這方面很短板,哪怕是拖分數,最後贏得也一定是王超。
這次是公司給王超制訂的出名戰。
如果失敗了,對後續王超的宣傳培養影響很大。
“地面纏鬥作為底牌,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打,直面格鬥儘量拿分,這一點對方不是王超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