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在華夏曆史悠久,最早是被當做祭品使用,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開始被人們食用。
在西漢中期被髮展成了藥材,西漢後期,才被當做宮廷的高階飲料。
民間開始普遍飲茶的時候則到了西晉時期。
目前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蹟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可以說茶葉這東西,算是見證了華夏的發展。
在古代更是與外國交邦的重要物品之一。
哪怕是國外的貴族以及高官,都趨之若鶩。
現在茶葉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東西。
劉家茶莊的茶葉不算出名,因為沒有刻意包裝過。
不過因為喝起來味道不錯,所以在陝南還是有些許名氣的。
清明時節,茶葉就開始發芽,那時是頭道茶葉,只有一個如殘月的葉芽。
這個時候的茶葉是最好的,民間還有傳言,因為淋了清明的雨才發的芽,所以又叫清明茶,還有健體治病的功效。
這個時候的茶葉也是最貴的,基本上都是精包裝,一斤上千塊。
哪怕是採茶人,也都會來專門幫茶莊採茶。
因為時間段不同,所以採摘下來的茶葉價格也不同。
清明的這一道頭茶就是最貴的,溼的茶葉都能以經一兩百塊的回收。
到了後面,茶葉就得看採摘的品質了。
這個時候茶葉長的更快,一般一芽一葉的最好。
要是葉片大了,回收的價格也會降低。
劉家的茶莊很大,每年都會讓很多人來採茶,採的茶葉不能帶走,茶莊回收,尤其是最開始的那幾道茶葉。
因為利潤太高了。
後面採茶人就可以在茶莊裡採茶,然後從茶莊低價買溼茶自己帶回家炒,或者是再加點錢,由茶莊做成成品。
來採茶的大部分都是婦女,過來專門做一下兼職,採一個月左右的茶葉,有的手快的老採茶人一天就能掙幾百,一個月能拿差不多萬來塊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