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大喜過望:“你確定?”
顧蘭哭笑不得,不等她說話,就有人不滿意地瞪著說話那人:“你瞧你這話問的,蘭丫頭連樹葛能吃都告訴我們了,還會騙我們這個嗎?”
“就是,要我說啊,她一個小丫頭都能輕易進山,也沒遇到什麼危險,咱們這些人拿著棍子進去,就算遇到危險也不害怕啊!”
還是食物的誘惑大,眾人商議半天,最終決定採取顧蘭的提議。
進山,挖木薯,泡木薯,刻不容緩。
一旦決定,眾人的行動就很迅速,一家一戶出一個到兩個人,無論男女,只要能幹活就行,在顧蘭的提議下,先派出幾個男人做先鋒,去找到顧蘭所說的地方,確定沒有危險。
然後再下山通知大隊伍。
不知不覺間,村裡人竟然真的按照顧蘭所說,山上有顧蘭挖木薯的痕跡,很容易就找到地方,這地方也確實沒有什麼危險。
小龍坎的人忙的熱火朝天,男人們負責砍木薯葉,又挖又拔,女人們則用揹簍,一筐一筐把挖出來的木薯往山腳下運。
還有一些人,專門負責把木薯運到村子裡的小溪中浸泡。
因為木薯能夠泡出毒性,連魚都能毒翻,顧蘭之前一直小心謹慎,儘量避免在上游浸泡,以免誤食有毒的溪水。
可村裡人都要挖木薯浸泡,如何確保村中飲用水安全又成了難題。
顧蘭出主意,以後可能要經常挖木薯浸泡,既然是個長期活,就必須從一開始就注意起來。
還不如直接在寬闊些的河邊挖幾個池子,引水進來,既和河水隔絕開,又能滿足浸泡木薯的需求。
麻煩是麻煩,但是安全啊!
好不容易不用餓死,總不能因為失誤被毒死吧。
村裡人採納了這個建議,幾乎是全村出動,無論男女老少,分工合作,專門分出一個小隊,花費一下午的時間,在河邊挖出四個長五米寬三米,深半尺的池子來。
這池子也有講究,先放後放不能亂放,必須要泡足至少五天時間,這是規矩。
顧蘭講的頭頭是道,她思路清晰,說話有條理又有道理,眾人無不信服。
頭天挖好池子,運到山下足有七八百斤木薯,連夜泡到池中。
第二天天一亮,村子裡又活絡起來,繼續上山挖木薯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