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建的諸多功勳不但令當今皇帝康熙對這位太皇太后尊崇尤甚,各宮嬪妃更是三浴三釁,頂禮叩拜。
懷袖跟隨著孝莊的轎攆從這些嬪妃身旁一一經過,目之所及皆是粉雕玉琢的精緻,竟相鬥豔的儀容。
相較之這些燦若春日牡丹的宮娥妃嬪們,懷袖今日的裝扮即刻充至索然寡淡之流,在群芳中更顯不起眼。
望著眼前如雲般的香衣鬢瑤,懷袖忍不住心中慨嘆:此間這些表面上看去榮華鼎盛的女子們,背後又有多少"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無可奈何入得這後宮中,有的明明是無意苦爭春,卻也只得落得一盞孤燈守到明的悲涼。
正想著,太皇太后的鳳攆已經在汀蘭水榭外款款落下,懷袖跟在蘇麻喇姑身後與孝莊一同進了水榭內。
康熙原與幾個大臣品鑑一副剛畫好的牡丹崢嶸圖,見太皇太后的鑾駕落下,趕忙進至亭中請安。
"孫兒恭請祖母聖安!"
康熙皇帝並不似他人稱呼孝莊為太皇太后,因嫌棄規矩的稱謂生分,只隨平民家稱呼孫兒祖母。
再者康熙原本就是自幼由孝莊身前長大,也不願掬那些繁縟禮節。
懷袖也隨著蘇麻喇姑等一眾宮女太監們給皇上磕頭,直至宣了平身。
懷袖始終低垂著眉睫,耳中只聽得聲音,對上面的皇上長相如何,卻沒半分的興致,只隨著眾人磕頭,平身,便安然靜侍於孝莊身後。
下面的一干妃嬪臣子再三叩頭完畢,眾人方才紛紛落座。
汀蘭水榭前後簇擁著幾十個品目的牡丹,皆是此間最為名貴的樣式。
康熙特地挑選了幾盆高貴罕有的白牡丹,陳設在孝莊的鳳榻前供其賞玩。
自赫舍裡薨了之後,康熙便再未立過皇后。
因此龍椅旁的後位依舊空著,後面擺放著一個紫檀八角桌,桌上卻同設著兩個位置。
懷袖不經意瞄了一眼,見惠妃正坐在那張桌上,一邊嗑瓜子兒一邊跟隨侍的宮女談笑說話。
看著位置安排便知,雖然聞聽明珠犯事兒,卻並未影響到惠妃在康熙皇上面前的殊寵地位。
懷袖心中暗自僥倖地揣想,或許那恭親王常寧的話是隻是風聞也未可知呢?
正想著,見坐在惠妃對面的另一位嬪妃緩緩起身,輕輕擺動著楊柳風韻的身姿,走至皇上和太皇太后面前,低身款款下拜。
這位主子的座位背對著懷袖,因此她並未看清其真面,此時她佇立於面前,懷袖方看清其面容。
見她頭上高高的大拉翅旗頭,兩側則是細細密密攢插著如意形狀的綠松寶石妝點,中心鑲嵌一枚赤金打造的玫瑰花簪子,其中偶爾點綴兩顆飽滿的大珍珠,再在周圍攢一圈小珍珠。
兩邊紅粉色流蘇華麗飽滿的色澤,與身上的牡丹團花粉紅溜金吉服,映襯的白皙嬌媚的容顏越發地瑰麗妖嬈。
只見她如柳條般綿軟的纖腰款款落身下拜,軟語漫音道:"臣妾裕妃給皇上,太皇太后請安,恭祝皇上,太皇太后萬福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