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紀> 1352 城牆上的戰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352 城牆上的戰鬥 (1 / 2)

阿瓦城裡的那場震動四方的劇烈爆炸,是九二步兵炮七十毫米榴彈的傑作。

此前,方臨佑帶著三個步兵連突襲阿瓦西門大獲成功,雖然在作戰初期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反擊,但登上城牆的方臨佑仍然非常謹小慎微,他不僅把野外的炮兵連和另外一個連調了過來,還把三個步兵連的炮兵平均部署在西門城樓的南北兩側的城牆上,三個步兵連圍繞著仍然在燃燒的城門樓,使用現場各種用得上的障礙物,很快構建了一個面向城內三個方向的臨時防禦陣地。

三個連隊的十二挺蒙蒂尼機槍分別面向南北兩段城牆和城門樓下那條橫貫東西的大街,使得這個防禦圈的火力能封鎖、控制附近南北段兩、三百米的城牆和街道。

方臨佑匆忙完成這些部署用只了大約半個小時,然後,終於聽到來自城裡王宮方向以及城東北和西南兩座兵營裡急促的號角聲。

由此看來,緬軍終於意識到了阿瓦城遭到不明敵人的夜襲,在經歷了最初的混亂後,他們準備對西門城樓發起有組織的反擊。

戰後,方臨佑在總結報告裡對緬軍的三路進攻戰術組織水平評價很高,他在後來的總結報告裡這樣寫道:

“……當時緬兵從三個方向發起了反擊,從望遠鏡裡觀察,首先有大約一千多人分別出現在城牆南北兩個方向,而人數最多的一路進攻是從那條橫貫東西、連線西門城門的大街上發起的……

由於緬兵這三路的進攻距離不一樣,為了實現協調攻擊的目標,其中距離我方最近的、來自西南方向軍營的隊伍並沒有馬上出擊,而是安靜地停留在南面的城牆上,結成緊密的戰鬥隊形。

他們的目的顯然是要等待另外兩路的靠近到合適的距離後,同時發動對我方陣地的衝擊,顯然從戰術上講,這種安排的確很正確,要知道,緬軍是在黑夜裡遭到突襲的,在全城陷入混亂的不明的情況下,對方還能有這樣相對冷靜的戰術部署,顯然敵方統帥有相當優秀的戰鬥素養……

然而敵人完全沒有料到我方火器致命的射程和精度……”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以後,緬軍開始展開攻擊行動,三個方向幾乎是同時開始進攻的,三路前鋒均由大型盾牌手和長矛手組成,在狹窄的街道和城牆上,緬兵們結成緊密的陣型,彼此相互依靠著前行,速度雖然緩慢,但是不得不說,步伐十分堅定,而且整齊劃一。

顯然,對於以冷兵器為主的軍隊而言,如果對方的人數優勢和機動優勢發揮不出來,是很難打破這種陣型的……”

方臨佑認為,阿瓦城裡駐防的緬軍的確是一群久經戰陣且訓練有素的軍人,怪不得這幾年白文選李定國數次想攻打阿瓦城救出永曆皇帝,但最終都是無功而返,緬軍野戰雖然弱,但憑藉地形和堅城,還是能打仗的……

此前,方臨佑為了能觀察戰場全域性,讓士兵給自己搭了一個木製的高臺這是用裝九二步兵炮炮彈的木製彈藥箱搭的一個金字塔結構的臺子,戰鬥中他一直就這樣站在上面,手裡拿著望遠鏡藉助火光四處觀察發號施令。

事後他每當想起這一幕時都有些後怕,因為木製的彈藥箱裡還有不少是還裝滿了炮彈的,他其實是站在一堆炮彈上的!還特麼是最前線!萬一有一顆流彈、或者身邊士兵們手裡的步槍走火,打到由這堆由炮彈組成的“金字塔”上,他可就真的要“上天”了。

然而這在當時也是無奈之舉,城牆上最好的觀察地點當然是城門樓,然而目前那裡仍然是一座熊熊燃燒的大火炬,根本無法靠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