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靈龜湖畔> 九十三、禁燒工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九十三、禁燒工作 (1 / 2)

話說到了麥收時節,那正是鄉鎮政府最忙碌的時候,所有的幹部都要到田間地頭開展秸稈禁燒工作。

現在都是聯合收割機操作,他們為了方便快速,就會將茬口留高,可是茬口一高,就影響了耕地的機械,老百姓為了不影響耕地,於是就會將茬口燒掉。另外由於老百姓早已不是燒鍋做飯,也就不需要麥草,所以對於留在田裡的麥草,也就不往外運,再打成草堆,最省事的辦法就是一把火燒掉。

這兩年,每當夏收秋收的時候,到處都是濃煙滾滾烈焰當空,這種情況隨即引起國家高度重視,要求各地要站在政治的高度來看待秸稈禁燒工作,務必要採取有效措施杜絕秸稈焚燒行為。有關部門指出焚燒秸稈的危害性不僅僅是安全生產問題,它對於空氣質量的影響更加直接,也嚴重干擾人們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另外焚燒秸稈還會降低土壤肥力導致耕地貧瘠化破壞農田生物群落。

秸稈禁燒工作對於鄉鎮政府也是一項較為頭疼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老百姓只圖方便省事,根本不考慮什麼利國利民可持續發展。老百姓認為把秸稈從田裡弄出來,是費人費錢費力的事情,而且費了這麼大的事,幾乎沒有什麼收益,雖然政府也宣傳了秸稈可以利用,但那點收益和所費的事兒相比較,就不值一提了,所以還是要燒。明著不燒暗著燒,點把火太簡單了,一個菸頭就可解決問題,而且還無跡無形,難以追查。這就給秸稈禁燒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防不勝防啊。

鄉里和村裡的幹部一方面挨家挨戶的宣傳告知禁燒政策,一方面加大巡查檢查的力度。其實這些幹部多數時候還充當著消防隊員,一旦發現火起,立刻就要投身到撲火行動中去。

馬飛揚是下壩村的駐村幹部,平常沒事一個星期也要來兩三次,遇到像秸稈禁燒這種工作的時候,就要天天來了,有時候還得過夜。

馬飛揚到下壩村,見村莊地頭到處都已拉上了橫幅,證明下壩的宣傳工作已經開展,而且很有效果。橫幅上的宣傳標語五花八門,有告知型的“秸稈是個寶,燒了可惜了”,有常規型的“禁燒秸稈,利國利民”,還有很多就極具衝擊力了,如“地裡冒股煙,拘留十五天”,“誰燒罰誰,燒誰罰誰”,“秸稈燒光,全家死光”。馬飛揚看的都忍俊不禁了。

馬飛揚到了書記辦公室和書記夏光明聊天。夏光明是個老書記了,所謂老書記,並不是說年齡很大了,而是幹書記的時間比較長,十五六年的書記生涯,讓夏光明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他知道哪些工作很重要,哪些工作不很重要,哪些工作很不重要,有一次他對馬飛揚說,凡是一二把手親自抓的工作,那不能含糊;凡是當前的熱點工作,那也不能含糊;除此以外,都只能馬馬虎虎算了,那麼多工作如果都要乾的漂亮,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第一沒有那麼多人,第二沒有那麼多錢,第三沒有那麼多時間,工作嘛,只能管要緊的來,什麼是要緊的呢,就是主要領導所關注的。

夏光明笑眯眯的道:“馬主任,你看我們村的秸稈禁燒工作宣傳的怎麼樣?”馬飛揚笑道:“夏書記的工作還有什麼說的呢,這宣傳氛圍都已經鋪天蓋地了,我一路看了,我們下壩是最好的。”夏光明嘿嘿的笑道:“不管怎樣,先把聲勢造起來再說嘛。”馬飛揚問:“巡查小分隊有幾個?”夏光明道:“所有人全部上。”馬飛揚道:“現在老百姓對秸稈禁燒工作認識怎麼樣了?”

“這還用問嗎?肯定不行嘛”夏光明撲哧一笑。他接著道:“現在老百姓都在家等著啦,頭幾天他們是不會燒的,等到我們都放鬆了,他們就開始行動了。”

“哈哈哈,最後是看(kan讀平聲)了燒了,燒了看了。”副主任胡青山人未到而聲先至,說著便進來了。馬飛揚知道胡青山說的差不多,但是這種態度不能放縱。便道:“胡主任來了,話是這樣說,但是我們還是要加強巡查力度,不管怎麼樣,我們堅決不點第一把火,到時候大家都燒了,我們如果還不給老百姓燒,恐怕也不現實。”

胡青山道:“現在都已經跟老百姓說好了,頭幾天絕對沒有問題。”馬飛揚笑道:“走,下去看看。”說著,和胡青山二人朝地頭去。

地裡的麥子已經基本收割完畢,還有一些零星地塊沒有收割。收割後的地裡散落著一地的麥草,茬口留的還不算太高。

馬飛揚在地壟上走著,見一箇中年漢子過來,搭話道:“老大,你們家麥子都收完沒有?”中年漢子看了他一眼,胡青山道:“這是我們鄉里馬主任。”中年漢子忙笑道:“完啦完了。”

“家裡有幾畝地?”馬飛揚和他攀談。

“八畝多。”

“水田有多少?”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