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之言也不為不妥,但是因為大王您納的是百姓諫,而且可能諫言都是關係到當地官吏前途和身家性命的,所以您不能讓這些地方官吏去收集百姓諫言,應該派您信賴,而又不會有私心的人去收集才是!”
蘇代也說說道:
“人不免有私心,就像當年周王朝創立時,對殷商而立的三監管叔、蔡叔等人叛亂一樣,所以大王您對此事還是得慎重為之啊,臣覺得張相說的對,您應該以一郡縣為試,若有用者,即可全魏推行,但是一定要再發道令明示百姓,因官吏以前的過失而上的諫言是無效的,這樣才能給誠心改過的官吏一個機會,以至於我們大魏不會喪失這些人才。”
魏嗣聽完蘇代之言後,點了下頭:
“好,那明日蘇卿您就代寡人再重擬一道告示吧,不過這該選何處郡縣為試呢?”
蘇代馬上說道:
“當然是選一安全可控之地作試了,臣覺得以河內郡的中牟、安陽、西河這三地來試不錯,此三地雖然與趙相鄰,但是我們魏國皆駐有重兵,中牟又屬這些年新擴之地,剛好我們魏國在大王現在近三成都是新擴土地!”
緩了一下,接著說道:
“而且我們魏趙關係現在也不錯,就算這三地官吏不服,想逃亡趙國,恐怕趙國也不敢貿然接納於它們的。”
陳軫馬上也說道:
“臣倒是覺得可以在河東舊都的安邑、曲沃和新田三地試試這納諫之策,正好也一道實施大王您一直猶豫不決的耕地改革之策,若這些宗親官吏有不法之行,正好把它們佔有的土地收回了,分發給百姓,收取賦稅,這樣我們大魏也可以解決河東年年收成不濟之事了,畢竟這三地官吏皆乃我大魏宗氏之親,這樣也能給其它諸郡作表率了。”
如耳也說話了:
“大王,蘇代和陳軫兩位大人說的地方都不錯,但是臣覺得您若要納百姓諫,最合適的之地是陶地,畢竟這裡是中原所有商人、百姓最為聚集和富庶的地方,而且這裡也已經在我們魏國治下三年了,當地本就有專門給百姓、士人品頭論足的地方,官吏也相對清廉、寬鬆!”
緩了一下,繼續說道:
“所以您要是在陶地釋出納諫之書,確立您納諫的決心,那不僅整個大魏百姓都會擁戴您,恐怕全天下百姓也會因為大王您的賢明,而心向我們大魏啊!”
魏嗣點了點頭:
“寡人也覺得如耳說的這陶地不錯、不錯!”
見眾人都沒有異議後,魏嗣又想起來剛才陳軫提及的耕地之事,畢竟這也是自己一直很為憂慮的一件事,順便也問著:
“那不知眾卿對這耕地改革之事,如何看待呢?”
蘇秦說道:
“如今我們魏國土地雖重,但實則近半都控制在宗親和功臣手中,百姓因為賦稅繁重,不少都捨棄了田地,跟隨宗親和功臣,做了其奴戶,這確實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須要變革了。”
張儀也說道:
“是的,臣也覺得陳軫大人提議的以安邑、曲沃、新田三地為先,進行耕地之革的意見不錯,所以臣也覺得應該要把能耕種的土地全部分配給百姓,這樣國庫才充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