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嗣聽完如耳之言不禁說了句:
“如卿,可是您後面說的放秦國入我魏境去援趙,這樣不就跟您之前說的一樣,到時候秦、趙退了齊軍,會威脅到我魏國河東、上黨了嗎?”
如耳解釋著:
“大王,臣說的乃是是放秦軍過境去與齊軍消耗,但是等到秦、趙兩國與齊軍消耗的差不多了,我們魏國來個坐觀鷸蚌相爭,而後一網全收,又何嘗不可呢?”
蘇秦這時也走出來說道:
“如耳大人,這樣風險未免太大了,我們魏國現在可沒實力一下子吃下秦、趙、齊這三大國啊!”
如耳繼續解釋:
“這一網全收,並非一次對付三國啊,是我們魏國可以擇勝者攻之,然後這樣不就可以得到敗軍之方的支援了嗎?”
魏嗣看了看一旁張儀:
“張相,您怎麼看待如耳先生之言呢?”
張儀回著:
“如耳先生這辦法確實不錯,但是凡事還是得出師有名,若我們趁齊國敗了,去攻打得勝的秦國和趙國的話,那兩國肯定會指責我們魏國不講信義的,反之則是一樣,而大王您的目標是完成天下一統,這樣會令的天下百姓對大王您失去信任的,只會不利於我們大魏的一統霸業!”
魏嗣點了點頭。
張儀繼續說道:
“而齊與秦、趙交戰,這麼好的機會,我們大魏若不去把握住,以後我們大魏想得到這樣的機會恐怕會很難、很難了,所以我們必須想個能讓齊、秦、趙三國這場戰役打完後,全部大傷元氣、一蹶不振的辦法。”
陳軫也說道:
“畢竟大王您已經答應過百姓要休養生息了,所以我們大魏還是不要再妄動兵戈為好,不如我們借它國之兵去參與齊、趙戰事吧?就像燕國、韓國、楚這樣的國家,只要參與這場戰爭的國家越多,那對我們魏國才會越有利啊!”
魏嗣便問:
“那又如何才能讓楚、燕、韓這些國家參與呢?”
陳軫說道:
“這次齊國伐趙,本就是以趙國挑撥齊國與楚國關係為由,而楚國不出兵幫助齊國,實在讓人說不過去,所以我們應該找人去慫恿楚國出兵來幫助齊國才是!”
“燕國本就與齊國有舊怨,但是燕國這次卻並沒有出兵去援助趙國,也沒有在邊境騒擾齊國,肯定是有內情的,不如大王您派人去燕國查探一番情況,以讓燕國與齊交戰?”
“而韓國素來與趙、齊兩國都是不甚和睦,但是相較齊國,韓國更怨恨的是趙國,所以我們不如也派人去慫恿韓國也去出兵幫助齊國攻打趙國,那這樣,這三國不都參與到戰爭了嗎?”
魏嗣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陳卿這主意真妙、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