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嗣親自帶領著軍隊,再次進攻了起了秦國,可是秦國這時在咸陽以東,渭河以南之地,採取的是堅壁清野戰術,導致這一段百里沒有人煙。
魏嗣也不敢貿然再帶軍深入,只得轉而向北渡過渭水,想要攻打櫟陽、涇陽,斷了秦軍的後路,卻沒想到秦軍居然不顧自己這幾地百姓惺命,趁秋汛到來,掘開了涇水,水淹和涇陽和高陵兩城,魏嗣無法佔領兩地,只得撤軍退回到了陰晉,準備再行攻打藍田,以此逼迫秦軍從河西退兵。
不過這時又傳來了一個不利的訊息,就是秦國在巴蜀又徵集了十萬兵馬,已經越過漢中,即將到達藍田了。
由於這幾番戰役打下來,魏軍毫無收穫,而又收到張儀告知訊息,在野王的魏軍,本來約好了韓軍,想要共同出擊已經到達了野王附近的魏不禮叛軍的,沒想到魏軍首先出擊去攻打叛軍了,可是韓軍卻沒有配合,反而原地駐守,導致魏軍遭遇到了趕來支援魏不禮的秦軍,與魏不禮的圍攻,導致魏軍損兵折將三萬餘眾,魏軍由此喪失了反擊的機會,只得固守待援了。
這訊息自然嚴重打擊到魏嗣了,畢竟魏嗣本來以為韓軍和現在魏國在野王的部隊,完全可以應付的了秦、義渠和魏不禮軍隊的,沒想到居然遭受到了如此之損失。
魏嗣這時只能再次與蘇秦和眾將商議起了對策。
只聽樂毅首先說道:
“大王,經歷這次野王戰役的失敗,導致我們在那裡的軍隊對敵軍失去了反攻的主動性,也看出了韓軍也是靠不住的,所以大王您不如讓我樂毅帶五萬兵力借道韓國,越過黃河,去奇襲河東吧!”
魏嗣用手示意了下樂毅:
“你這風險太大了,我們在這函谷關以西防備秦國的軍隊現在也不過十萬之多了,若再分五萬去奇襲河東,那讓秦軍知道,再出兵來打這裡,那我們這裡不就危險了嗎?而且現在秦國的巴蜀援軍也已經快到藍田了,秦軍隨時可能會反撲我們啊!”
魏冉便也說道:
“是的,現在河東兵事恐已不可為,而這關西之地,也將要面臨秦國巴蜀援軍與秦軍合兵反撲的危急,這局勢太過危急了,不如大王您派人去與魏不禮和秦王講和吧!”
魏嗣又一一看了眾將:
“難道真的沒有其他良策了?我們大魏這次真的要在秦國、義渠國和叛軍面前屈服了嗎?”
蘇秦這時說道:
“大王為今之計,看來我們想扭轉局勢,只得有所捨棄了!”
魏嗣趕緊詢問:
“季子,莫非你有了好的辦法?”
蘇秦答著:
“如果我們在這關西繼續跟秦軍耗下去,實不利於我軍,而東面又遭受到敵軍嚴重的威脅,無兵應對,與其這樣,不如我們暫時放棄這關西之地,帶領這裡所有軍隊,借道韓國與周王畿,趕到野王與那邊軍隊匯合,找機會再反攻敵軍吧?”
魏嗣便說道:
“好吧,看來,只有暫時放棄這關西之地了!”
然後下令:
“通知在這關西的所有軍隊,與百姓全部撤離此地,若百姓不願長途跋涉退走的,可以讓其暫時去往上洛暫避,其它人全部隨寡人返回大梁去。”
於是魏嗣不得已,帶著關西軍隊與附近二十餘萬的百姓,浩浩蕩蕩開始往東而行。
這二十萬百姓大多數都是不堪秦國嚴刑峻法,而主動來投靠魏國的子民了。
由於為了照顧這些百姓,所以魏軍行走的十分緩慢,過了三日才剛剛到達了函谷關,函谷關的韓軍守將韓休見這魏國三十餘萬軍民的突然到來,自然不敢貿然開關放行了,導致魏軍與百姓們在此滯留。
秦將樗裡疾在藍田得知到了魏軍攜大量秦國百姓東走的訊息,也是趕緊帶著秦軍和來援的巴蜀軍隊追擊了過來。
眼看秦軍已經逼近到離魏軍撤退部隊不足三十里之地時,而韓國函谷關守將韓休又不放行,魏嗣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只得授意樂毅帶軍隊強攻函谷關。
函谷關因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雖然韓國守軍只有數千人,但是半日下來,函谷關依然未能攻破,而後面追擊的秦軍這時已經在數里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