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出自東周四大刺客之一豫讓,春秋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家滅智氏,豫讓為給智伯報仇,伏橋如廁、吞炭漆身,多次刺殺趙襄子,最後自刎而死,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千古絕唱。
與其說我於君是愛,不如說是“知已”。
我平生志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我一直以為,我將畢生為此耗盡心血,直至死亡也不一定會實現。
只是我心生嚮往,絕不氣餒。
當我還在太學,便對父親講過我的志向,只是我的父親搖了頭。他覺得我太天真,像我這樣的人怕是不得善終。
所以從一開始,父親就讓我“低調”,為自己戴上面具,未尋得合適的時機,切不可露出鋒芒。
當是時,先帝宇已年邁,諸皇子長成。
只是淡眸掃過,無一人有聖君之相。
我很不開心,時常抱著龜背圖推算,總想看出一絲生機來。然而這不是我所擅長之處,一片迷茫,前途莫測難辨。
父親身在朝中,經常被我帶回朝中動向,對諸位皇子也多有了解。只是可惜,打探回來的訊息依舊讓人失望。
大皇子有君子之風,但過於“君子”,並不適合做皇帝。
相較而言,三皇子的狠絕果斷,更有為君者潛質。
但從我私心講,我卻更希望大皇子上位,三皇子過於“狠辣”,未來怕是不會優待下臣。
戚懿軒,就在這個時候闖入我的世界的。
我於宴席上幫他一把,不過是基於我的“人設”,不得已而為之。不料一路被他調戲,幾次差點破功,露出真面目。
自那後,我只想遠離他,避之遠矣。
但戚懿軒臉皮極厚,並不是我想避則能避者。他總有藉口接近我,總能夠找到機會,在外人看來,我倆好像關係很好似的。
我內心深處,極不想承認。
偏偏,他還打破了我的計劃,讓我提前暴露於聖前。
一道口諭,我參與了百貨商城、娛樂城之事,未經科舉便見習戶部,前有舊例,卻也令人矚目。
想低調也沒辦法,只能改變計劃,交好於年輕同僚,為自己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