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戰懵逼。
無數讀者懵逼。
這是什麼展開?
張無忌問出了無數讀者心中的疑惑:
“太師父?您也要與我為敵?”
“無忌,明教教眾是反元的主力,但你做不好一個霸主,謝遜更不行。為天下蒼生計,為武當利益計,你都必須死。”
“為何為武當利益計,我也要死?”張無忌不甘:“太師父,我是明教教主,我爹是武當弟子。我在一天,武當和明教才能和平共處。”
“不錯,但武當為何要與明教和平共處?”
張無忌:“……”
“張教主,我已與張真人約定,日後沒有明教,只有武當。”朱元璋咧嘴一笑,語氣輕描淡寫,卻決定了明教和武當未來數百年的命運。
有明一朝,武當山的香火從未斷絕。
而明教——煙消雲散。
“太師父,你信他?朱元璋今日能背叛明教,他日焉知不會背叛武當?”
“無忌,你還是不懂。武當弟子稀少,對江山沒有威脅。元璋志在天下,又何必背棄武當?更何況,元璋是我一手培養出來的。”
“什麼?”張無忌踉蹌退後兩步,目瞪口呆。
而朱元璋跪在張三丰腳下,恭敬道:“見過義父。”
“義父?”
張無忌和無數讀者的反應一樣,大腦完全宕機。
“當初翠山和天鷹教的妖女一起失蹤,我極為想念。而韃子朝廷倒行逆施,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我極為憤怒。驅除韃子,恢復中原,是我一直的夢想。我下山去尋找翠山,始終沒有找到,卻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元璋孩兒。
我本想收他進武當做弟子,但元璋習武的資質不行。他本人對習武亦不感興趣,因為從小被官府壓榨,流離失所,讓他一心想推翻韃子朝廷。故此我教他文韜武略,兵書戰陣,然後將他送入了明教。
說起來,元璋這個名字還是我給他取的。誅滅元朝者,張(璋)也。”
朱元璋叩首:“義父教導之恩,元璋永世不忘。朱某一身的成就,俱是源於義父的教導,這也是元璋名字的含義之一。”
張三丰撫須微笑:“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的成就源於你的努力和天賦,無需為我貼金。無忌孩兒,你可明白了?”
張無忌還能說什麼,只能慘笑道:“無忌領教太師父的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