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郭景明級別的,包括大部分港臺導演。】
牧之眨了眨眼睛。
“小四級別這麼高?”
系統:【其實《小時代》四部曲綜合評分在五分左右,高於王佳衛導演喜歡的《擺渡人》。】
“你這黑的就有點過分了吧?不過《小時代》的評分居然有五分?”
【郭導的水平比起快樂家族、德雲社那幫人來說,還是要強很多的。甚至很多港臺的知名大導演拍出的電影評分也就是四五分,拋開偏見和濾鏡,他們和郭導已經是一個水平的了。】
行吧。
你是系統你牛逼。
不過三流導演的水平顯然也是不夠拍《我不是藥神》的。
“二流導演在什麼檔次?”
系統:【現在的陳楷歌、馮曉剛就屬於二流導演。】
牧之聽不下去了:“這可是公認的頂尖大導演。”
系統:【那是以前,時代變了。】
牧之無言以對。
好像他們確實已經很久沒有拍出過這個時代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電影了。
時代洪流滾滾向前,當初的風雲人物,很多都已經成了時代的眼淚。
《我和我的祖國》由七個導演共同拍攝,橫跨老中青三代,一人拍一個故事。如果要評選哪個導演拍的故事最好看,肯定是有爭議的,但如果要評選哪個導演拍的最差,基本沒有爭議。
陳楷歌的《白晝流星》,就是最差的那個故事。
陳匯出道即巔峰,然後就開始下滑,到現在還沒滑落到谷底,只能說當初的巔峰確實高。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說二流導演已經到了這個檔次的話,那他兌換二流導演經驗基本就足夠拍攝《我不是藥神》的了。
系統:【二流導演經驗值的確已經足夠拍好《我不是藥神》了,不過二流導演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嗨嚴重,自我表達過多,對觀眾不友好。宿主想盡善盡美,最好還是對自己的要求高一點。】
牧之:“行吧,反正我人品值最近富裕,一流導演在什麼層次?”
系統:【陳思城這個檔次。】
牧之的表情很複雜:“系統你給的答案總是這麼出人意料。”
系統:【陳老師雖然花邊新聞有點多,但人家確實有才,難能可貴的是陳老師懂得控制自己,不在電影中摻雜太多私貨,老老實實的拍商業電影,這是很難得的。相比之下,徐爭就做的不如陳老師,明明想賺錢,非要往文青了搞,導致電影不倫不類,這也是囧系列最終不如唐探系列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