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自從牧之把《大陰陽真經》推廣開來之後,小皇帝就開始深居簡出了,也很少召見大臣奏對,所以他苟一段時間,外人也不會覺得有什麼異樣。
再加上有“曹公公”給他打掩護,不讓世人產生懷疑還是做的到的。
牧之是一個能聽得進勸的人,分析了一波利弊之後,牧之選擇從善如流。
“你加緊整理東廠的資料,我會在這幾天內開始臨摹皇帝從前的字跡,免得日後露出馬腳。你記得把御書房上下的人都換成東廠的人,然後掌控住他們的生死。”
想要假扮皇帝,的確不是說假扮就能假扮的了的。
一個人的筆記是固定的,輕易不會改變。
一個人的習慣也基本是固定的,身邊的人很熟悉。
在鄧加爾的幫助下,牧之可以在相貌上和小皇帝一模一樣,但是在細節方面,鄧加爾幫不了他,還得他自己多多努力才行。
好在牧之真的很努力,他知道事情的輕重。
未來十天,牧之都沒有走出御書房。
全部的時間牧之都用來看資料以及臨摹小皇帝的字型。
十天後,牧之走出御書房,迎著太陽伸了一個懶腰。
杜峰主動迎了上來,向牧之彙報了一個並不意外的訊息:“太后病了。”
牧之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著急:“怎麼病了?太醫去看了嗎?”
杜峰恭謹的回答道:“太醫已經前往慈寧宮,陛下可要起駕前往?”
“前面帶路。”
“是。”
牧之和杜峰都知道這次去慈寧宮的目的。
作為名義上可以廢除皇帝的人,太后是必須要病的。
沒病就創造病。
事實上,沒有把太后殺掉,而只是讓太后生病,還是因為他們擔心牧之會應付不來葬禮上的繁瑣流程與儀式,萬一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就很可能被人察覺。
所以,太后生病是最好的。
而牧之這一次去慈寧宮,除了名義上要看望太后之外,也要經受住太后的考驗。
如果能把太后瞞過去,也就有希望能把其他人瞞過去。
退一步說,就算瞞不了其他人也無所謂,因為只有太后是可以名正言順的廢掉皇帝改立新君的,其他人這麼幹就是謀反。
到了慈寧宮後,牧之見到了躺在病榻上,瘦骨嶙峋的太后。
太后瘦倒不是病的,而是她一直吃齋信佛,而且飯量極小,一直都這麼瘦弱。
在世人看來,這是太后體弱。
在牧之看來,一個太后一輩子只敢吃齋禮佛,年輕時候得幹了多少虧心事才會怕成這樣啊?
太后不知道牧之的想法,看到皇帝來看望自己,太后的臉上出現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