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二百人委靡不振的來,士氣高昂的走了。
被踹倒在階下的孫震雙手扶地喊了一聲。
“林將軍…”
林牧之跨過門閘進到院內,轉身看著臺階下的孫震。
“孫震!你要是覺的對的起弟兄們,你也回營吧!從此以後,別在踏入此院半步!否則…”
林牧之回了院子,李關山和沈括也跟著近了院子。
為什麼林牧之會覺得二百人打六百人跟本沒壓力?楊玄也覺得二百人可以完勝院內弟子?
如果不是林牧之上過戰場,聽到這個訊息,也不會如此憤怒。二百人對六百人,會輸很正常啊?三倍於己方的敵人,還想贏!聽上去有點痴人說夢。
恰恰是林牧之上過了戰場,深有體會之後,才會覺得,贏不了,才是最不合理的。
以前的影視和小說林牧之沒少看,經常出現一些橋段。什麼將軍看主角不順眼,就讓他去做排頭兵,當炮灰。然而這種事情在冷兵器時代根本不會發生。
冷兵器時代,每一場戰役的最前排實則都是老兵。如果真有人敢拿新兵做炮灰,林牧之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給他一萬人,他能追著一百萬大軍滿世界跑!
聽上去很玄幻,但事實就是如此。
沒有誰天生就會殺人,也沒有人會在殺人之後沒有負罪感!
兩軍對壘,想一想炮灰在前,對上老兵在前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後果?答案很明顯,會被殺的膽寒。一但被殺怕了,求生的慾望就會驅使著炮灰撤退,出現潰敗之後,沒有經驗的炮灰首先衝跨的就是自己的陣營,組織不起來陣形,再經驗老道的精銳也無濟於事。
然而對於老兵而言,一但局勢不利,這時老兵的價值就更能體現出來。首先,自亂陣腳的事就不會發生,他們會有效的組織防禦陣型,保持與後方距離,在不會打亂陣形的情況下有序撒退。這也是人們常見到撤退時會有士兵被圍困,主將都會不余余力的去營救的根本所在,因為他們才是一個軍隊中的中流砥柱。
也只有老兵,才配在戰場上活到最後。
冷兵器時代,在排除了水淹、火燒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後,一場十萬人對十萬人的戰役,傷亡率大多不會超過百分之八十,一但一方率先到達這個節點,那麼就會士氣低迷,沒有特殊方法鼓舞士氣,基本上就撒退了。因為精銳差不多拼完了,要麼就是相互不熟,配合不起來。
什麼是精銳?是吃的比人好?身體比人壯?還是鎧甲鮮明刀槍鋥亮?都不是!
對精銳二字最好的詮釋也只有兩個字老兵!
這也是林牧之憤怒的原因。當初跟著林牧之出城的壽春士卒,凱旋之後都是談笑風生,這還他孃的不算老兵嗎?
二百個沙場老卒,打不過六百個毛孩子!這種事情能合理?李關山要是不覺得窩囊才出鬼了!
林牧之真想敲開孫震的腦瓜子,看一看裡面到底裝了什麼?漿糊嗎?也想問一問孫震,是如何做到把一場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勝率的仗,打了那百分之零點零零一的機率出來!基本到了一個指揮官智力下線的極限了!
一個最簡單的對比,當初自己出城襲營是個什麼尿性?差一點就讓人把腦袋給削了,好一點的蕭成業和武家兄弟,照樣手發軟,腿發抖,剩下的白然之流,那就不是尿性了,直接就尿了。二百老兵去打這樣的六百人,有什麼理由不贏?
三人進院還沒坐下,孫震就跟了進來。
“林將軍,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保證不會輸。”
林牧之坐下開始倒茶。
“不會輸?我要的是贏,不是不會輸!你倒是說說,怎麼打?”
孫震語塞,比起兵法謀略,他不輸楊破啟,可加上一個楊幼凌,有十個自己都覺得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