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聞明知道自己是誰,誕生於怎樣的家庭,應該成為誰。
比起世上絕大部分崇拜先哲陳鋒的世人,賴聞明在心中最想抵達的高度,是自己的先祖賴恩。
他認為,歷史上在科學界成就最高的並非先哲,而是賴恩。
陳鋒擅長的是學習和教育,賴恩擅長的才是創造。
自己會用自己的基因證明這一點。
此時賴聞明正在思索著的,便正是他手裡剛剛接到的新專案,關於量子病毒的理論研究。
這個超大型的專案已經持續了很多年,目前全文明共有七千餘個專案組正在攻關量子病毒。
只星鋒研究院生物所內便有多達三十餘個專案組,分別從各自不同的專長領域介入,試圖找到量子病毒的真相。
在所有專案組中,賴聞明的組實力最弱,除他之外僅有兩名博士研究院,以及五名在讀研究生。
賴聞明倒是不怎麼在意,組裡的其他人卻有些替他憤憤不平。
他也就是年紀小了點,學術水平並不輸給任何人,憑什麼給他的待遇和扶持就是最差的。
星鋒研究院向來不是唯學者先,從不排資論輩的麼?
賴聞明倒是不以為意,只說有你們就夠,人不是越多越好。
人少有人少的好處,沒人會干涉他的決策。
他之前看了很多與量子病毒相關的研究成果,有人從人工智慧的角度切入,有人從基本物理的角度切入,但大多沒得到什麼有價值的結論。
賴聞明有自己的想法。
表面上,這是一種針對智慧計算的病毒,但賴聞明認為其與作用於人體的生物病毒有相似之處,只是一個附著在生物體內,一個附著在量子網路中,但都會吸收被附著物的組成成分,將其轉化為自己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
目前人類不曾明白量子病毒的生物機理,但賴聞明認為,肯定有,只是藏在某個目前人類的探測儀器無法觸及的位置。
……
在外面晃晃悠悠一整天,腦子裡沒想出什麼情緒,賴聞明回到家。
年僅十五歲的他與別的專案組長不同,依然和自己的父母住在同一屋簷下。
“聞明,最近最後一批科研人員外出申請開始了。你是怎麼打算的?依然決定要留下來嗎?”
賴勝義笑眯眯的問著。
父子倆看起來年齡相差倒不大,像同齡人多過父子。
賴聞明點頭,“先哲曾經說過,人類最適宜的環境還是太陽系。我想留下來,不想到陌生環境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