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跟自己的寶貝孫女說上最後一句話呢。
明明...
說好了長大給他買大房子住的,說好了以後只對他好的。一起去長城看一次夕陽,也是他們約定好了的。
為什麼要食言呢?
她都還沒有意識到世事無常的時候,就已經是千瘡百孔的遺憾。
從那以後,晚安變得很敏感。因為她擔心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變成泡影。
像“我們一起高高興興的回家了”這種結局往往只出現在小學生的作文裡;
王子和公主也只會在童話故事裡相遇;
並不是每天都有晴空萬里,彩虹也不一定就會出現在雨過天晴。
正是因為受過傷害,所以,連再次擁有的勇氣也沒有。
她很少朋友的原因也不過如此。
因為最讓人痛苦的,不是得不到。而是曾經得到過。
“曾經”這個詞,真的太夠人去悲傷。
就比如,外公曾經把她護的那麼好。絕對不允許媽媽爸爸當著他的面呵斥一句。只要她過生日他就一定會提前準備好一個大大的冰淇淋蛋糕,還變戲法似的給她拿出高定的限量版芭比娃娃。他經常和她一起拼拼圖,堆積木。還帶著她去聽音樂劇,去欣賞國外鋼琴家的獨奏。
將他機靈的小孫女介紹給音樂界的老朋友。偶爾讓她當著人面彈一兩首啟蒙曲,她心不在焉有時還不在調上。可他還是會驕傲的笑眯了眼。
她就像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