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上半年,香港經濟直線下滑,甚至錄得2%的負增長。
首先是樓市,呈現出一浪低於一浪的跌勢,長實集團低價投中兩幅地皮,便是最好的證明;隨後,港府凍結賣地計劃9個月時間、免交第四季度差餉、預留‘首次置業貸款’的36億資金增加至72億、提供置業貸款的名額從4500名增加至10000名,這些措施將讓香港庫房損失190億港幣;而85000計劃,也實質上停止。
其次是股市,國際炒家一直陰魂不散,在外圍影響香港投資者的信心,截止7月初旬,已經跌至8000多點,較高峰時已經跌去一半指數還多,跌了近10000點。
最後是各項產業,由於銀行收緊銀根、利息高昂,破產的企業比比皆是。
進入夏季,華夏周邊國家經濟急劇萎縮。
日元一挫再挫,給港幣和RMB造成極大的壓力;
印尼危機持續不斷;
俄羅斯金融動盪;
在香港,種種跡象表明,即將公佈的失業率和上市公司中期業績都極其令人失望。
東京櫻花銀行的一名交易商說,“據報道,RM銀行行長戴先生說RMB將會小幅貶值。”
一時間,對RMB不利的訊息此起彼伏,人們開始懷疑RMB到底能挺多久。
炒家盛傳“RMB貶值”,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香港乃沛公也。
RMB貶值,勢必沉重地打擊香港的聯絡匯率制。
這一資訊更加刺激了香港的股市和匯市,加之紐約股市回軟,日跌幅一度達299點,並將繼續下滑;日本新政府迴天無力,香港上市公司陸續宣佈中期業績,不利訊息接踵而至,國泰公司50多年來首次虧損,太古、滙豐利潤大幅下跌;香港市場上謠言四起,風聲鶴唳,令投資者惶恐不安。這些無疑成了國際金融炒家們進攻香港的訊號。
從8月5日起,數家歐美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同時向香港匯市、股市和恒指期貨市場大舉進攻,在香港瘋狂拋售港元和恒指期貨。
據悉,其精銳部隊就是華爾街大炒家喬治索羅斯麾下的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量子基金。5日,香港市場上拋售的港幣達200多億;6日,又是一個200多億。
按照索羅斯等人的計劃,先在匯市上拋空港元,迫使香港金管局不得不採用扯高利率的老套子,並籍此打壓股市。
利率抬高,股市勢必下跌。
恒指期貨也會同步下滑,然後炒家便可在期貨市場以較低的價格沽空恒指期貨,匯市、股市雙雙獲利。
醉翁之意盡在恒指期貨。原因何在?
投資者買賣恒指期貨是買賣將來某個日子(即合約的交割日)的恒生指數的漲跌,每份恒指期貨合約的價格是當日的恒生指數乘以50元港幣。恒生指數每降低一個點,該期貨合約的買者每份合約就虧50港元,賣者每份合約則賺50港元。照此計算,若金融炒家在恒生指數10000點時賣出一份8月份到期的恒生指數期貨,然後竭盡全力將恒指打落至6000點時,炒家再將這份合約買入平倉,即可獲利20萬元。
如果炒家手裡有一萬份合約,回報即20億元。如此高額回報,使得金融炒家們使出渾身解數,不惜代價也要把香港股市打壓下來,把恒生指數壓下來。
8月中旬,董先生召開記者釋出會。
“維持匯率是特QU政府最堅定不移的政策。”
“如果有人覺得我們會有所動搖,他們是錯的!我們絕對有能力與決心維持聯絡匯率,我們一定會做得到。維持聯絡匯率將能確保香港的長遠經濟活力與利益,短期的痛苦可以接受。”最後董先生頗有悲壯之色,沉重的說道。
為什麼說保住聯絡匯率,會有短期的痛苦?
原因就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被輿論界戲稱“任一招”,意思是說,每每金融炒家殺將過來的時候,金管局唯一的一招就是提高利率,增加金融炒作的成本,以抗拒炒家的狙擊,維持聯絡匯率。
而此法的副作用日益昭彰,它對股市樓市的殺傷力太大。因為利率提高,投資者便會收緊銀根,畢竟貸款利息那麼高。